1、月 日课题 荒岛余生 第 1 学时一、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作风。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二、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课堂导入):简介作者及背景:笛福,英国小说家。早年从事过许多行业,59岁开始写小说。受苏格兰水手真实遭遇的启发,于171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大受欢迎。笛福对于他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语言自然,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平庸的生
2、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有一次,鲁滨孙一个人,他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出示本堂课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作风。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学生活动内容老师活动内容同学讨论明确:1、(1-3)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2(4-9)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3(10-12)详谈鲁滨孙的“精神”世界。鲁滨孙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心态,安心于荒岛生活。一:
3、整体感知1、本文的段落划分是怎样的?同学讨论明确: 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2、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同学讨论明确:前者是后者的基础。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同学讨论明确: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 ,尽自己的全力去改变环境,掌握自己的命运。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同学结合课文明确:1、同船的个人中,死了个,就他一人活着,是上帝对他的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二研读探究1、深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4、同学朗读第1-3节,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同学朗读第4-9节,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同学朗读第10-12节,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同学讨论明确: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3、思考鲁滨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A伤心绝望 怨天尤人B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这说明
5、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C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也表明了他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和希望。4、寻找关键句,试着深入理解A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 的心情。B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这句话表明鲁滨孙C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这种时候,鲁滨孙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件事
6、情并开始记录时间?同学讨论明确: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5、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拓展延伸:1、你还能举出一些面对不幸或挫折,能积极乐观去面对的勇者的事例吗? 珍视生命,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反抗命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概括“鲁滨孙精神”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情感体验: 回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某种烦恼或挫折,仿照课文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我的烦恼(困惑、困难)是:好处: 坏处: 系统归纳: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愿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练习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四、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三遍 家庭作业:三级训练五、 其它资料(除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