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鼠疫防控,培,训课件,鼠疫的概念,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危害人类最严重,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是我国的法定甲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历史上鼠疫流行曾经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严重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著名的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其死亡人数以亿万计。,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期,中国都发生流行,而且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就是开始于我国的云南、广东和香港。,甘肃省历史上鼠疫流行有文献明确记载的是,1754,年发生在夏河县拉卜楞
2、寺院的肺鼠疫流行,发病死亡,100,余人。,我国鼠疫疫情态势,1,、,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疫源地不断增加,2,、,人间疫情呈上升趋势,3,、,间隔多年突然暴发,从静息转入活跃,4,、鼠疫向城市、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逼,5,、,染疫动物种类增多,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加大,6,、,大型项目建设,鼠疫流行危险因素增加,流行病学,(一)传染源,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较多,都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2.,鼠疫患者,肺鼠疫患者是引起鼠疫暴发和流行的最危险的传染源。患
3、者通常有剧烈的咳嗽并喀出大量血痰,咳嗽喷出的飞沫和痰中含有大量的鼠疫菌,可使其密切接触者感染引起原发肺鼠疫。,(二)传播途径,1,、跳蚤叮咬 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为世界性广布种,此外还有,100,多种蚤类具有传播鼠,2,、直接接触,人类在猎捕、剥皮、宰杀染疫动物及食肉等时,鼠疫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内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我省绝大部分人间鼠疫病例都是由于猎捕和剥食旱獭引起的。,3,、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会含有大量鼠疫菌,在呼吸、咳嗽时便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主要为近距离
4、飞沫传播。如果接触肺部感染鼠疫的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直接感染肺鼠疫。,4,、经消化道传播,经几次鼠疫流行过程中均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表现出不能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脓血便等。因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引起重视,。,5,、吸入或菌液溅入眼内 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救治鼠疫病人的医护人员,在防护不当或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除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感染鼠疫外,也可因吸入或菌液溅入眼内感染鼠疫。,(三)人群易感性,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对鼠疫菌都具有高度感受性,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性别
5、我国鼠疫的发病率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别,但在西部旱獭疫区,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占,78.28%,,女性占,21.71%,。,年龄 从全国情况看,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这与接触机会有关。在南方家鼠疫源地,感染途径主要是跳蚤叮咬,因此儿童发病较多。,职业,鼠疫的发生与人类从事的某些生产活动有关,如从事猎捕旱獭的农民,其感染鼠疫的机会就比较多。,人间鼠疫的流行特征,1,、地区性,鼠疫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染疫动物,因此人间鼠疫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或其毗邻地区。,2,、季节性 人间鼠疫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种季节性特点与疫源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宿主动物及其蚤类的生态学特征有密切关系。以冬眠
6、动物为主要储存宿主的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主要发生在宿主动物出蛰至入蛰前的地面活动时间,其流行高峰出现在动物流行高峰之后。,3,、突发性 由于疫源地类型不同,感染途径不同,人间鼠疫常突然发生,特别在交通日益便利、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要切实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4,、人群分布,人类对鼠疫菌普遍易感,统计学上所显示出来的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只是由于感染机会的不同所致。,5,、临床病型,无论跳蚤叮咬或直接接触感染,首发病例多为腺鼠疫,但腺肿部位随感染部位和疫源地类型不同而异。,应该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交通日益便利,鼠疫的某些流行特征也正在发生变化。最明显
7、的例子是,近年来鼠疫自然疫源地已越来越靠近人口稠密区及中小城市,鼠疫对人类的威胁加大了。而挖掘冬眠后的旱獭并进行长途贩运的非法活动,将使鼠疫的地方性及季节性流行特点完全被打破。,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5,日。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天;原发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仅数小时;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12,天。,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各型鼠疫的共同表现,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毒症状,而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不一致)。,各型鼠疫的共同表现,突然发
8、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以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样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充血,出现所谓“鼠疫颜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10,30,x,10,9,/L,)。,(一)腺鼠疫,淋巴腺炎常发生在起病同时或稍后,部位多在腹股沟和腋下,受染淋巴结呈卵圆形肿胀,大小在在,110cm,之间,局部皮肤隆起,张力增大或出现红斑。由于疼痛剧烈,迫使患者采取特殊体位以避免引起疼痛的刺激。触痛十分明显,局部皮肤发热,皮下可触到一至数个坚硬而无滑动的肿块。,(二)肺
9、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高,流行病学意义最大。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肺鼠疫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有报道与患者接触后可当天发病并于当天死亡,抗菌素治疗迟于发病后,20,小时以上时死亡几不能幸免。除具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外,同时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以及咳血等。早期即有精神抑郁、谵妄狂躁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继发性肺鼠疫常常是淋巴腺鼠疫血行播散的结果。患者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病情突然加剧,出现连续性咳嗽,继而表现肺鼠疫的全部症状。病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进一步发展则导致呼吸衰竭,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呈紫褐色,痰中带有大量鼠疫菌。,(三)败血型鼠疫原发性败血型鼠疫是鼠疫菌直接侵入血液,
10、并在血液内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细菌经血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多发性感染灶,并释放大量毒素,使患者很快进入重症中毒状态。,多数病人起病时即表现为感染性休克的症状,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发展而来,症状轻重不一。,(四)轻型鼠疫 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五)其他少见类型,1,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
11、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2,脑膜脑炎型 多继发于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3,眼型 病菌侵入眼结膜,致化脓性结膜炎。,4,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粘液血样便,并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可检出病菌。,5,咽喉型 为隐性感染。无症状,但从鼻咽部可分离出鼠疫杆菌。见于预防接种者。,败血型鼠疫,颈淋巴腺鼠疫,颈淋巴腺鼠疫,左腋下淋巴腺鼠疫,股淋巴结鼠疫(化脓),诊断,鼠疫的早期发现,尤其是首发病例的发现和确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要及时抢救病人,更重要的是迅速控制流行,
12、尽快扑灭疫情。,鼠疫的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血清学,进行综合判断。,流行病学依据,发病前,10,天内曾否去过鼠疫疫区。,曾否与鼠疫病人或尸体接触,有无剥食或猎捕啮齿类及其它动物,有无被跳蚤叮咬的可能,发病当时是否为当地鼠疫流行季节,当地曾否发现病死啮齿类或其它动物,当地是否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临床诊断,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鼠疫的各种临床表现,保持高度警惕性。,在疫区流行季节,遇到类似病人应首先怀疑鼠疫,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疑似鼠疫,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初步隔离等措施。,各型鼠疫的诊断要
13、点,腺鼠疫,急性淋巴腺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肺鼠疫,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败血型鼠疫,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肠鼠疫,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候症群。,皮肤鼠疫,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疱,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疱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脑膜型鼠疫,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增高、脑脊液混浊。,细菌学诊断,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噬菌体试验,动物接种,疑似鼠疫病人的取材,应在服用抗菌药物前取材;,不论何型鼠疫,都应采取静脉血,3-5ml,腺鼠疫:肿大淋巴结 抽出液,肺鼠疫:痰液,咽喉分泌物,败
14、血型鼠疫:静脉血,35ml,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各型疑似鼠疫患者均可采血两次(患病初期和恢复期,间隔,10,天),经血凝抑制试验阴性,试管法血凝滴度在,1:20,(,+,)以上为血凝阳性标准。双份血清滴度在,4,倍以上升高时,即使细菌学检验阴性,也可确诊为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早期诊断,1:100,以上为阳性结果,收到检材后,24,小时之内报告结果,做出疑似鼠疫报告。,治疗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康复。,消毒隔离,防止传播。,一般治疗,严格隔离,细心护理,饮食及营养,淋巴腺的局部治疗,对症处理,治疗休克,特效治疗
15、,腺鼠疫,链霉素用量一般为,23g/,日,首次肌注,1.0g,,以后每,46,小时,0.5 g,。病人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应继续用药,35,天,以防止复发。,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链霉素,46g/,日,每,46,小时注射,1.0g,,持续用药,35,天后,根据患者体温,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情况逐渐减量用药至痊愈。为了彻底消灭体内鼠疫菌,防止再燃,应在各种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最后经血、痰检菌阴性后方可停药。,其它抗菌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及磺胺等治疗鼠疫也有可靠疗效。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链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型鼠疫和眼鼠疫可用氯霉素替代链霉素或与链霉素
16、联合使用。剂量为,50mg/kg/,日,分两次静滴,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每日,4,次。一般不会发生骨髓抑制。,预防性治疗,肺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如果时间在,6,天之内,均应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等。,病人出院标准,腺鼠疫 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淋巴结肿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经过,3-5,天的观察,病情无反复。,皮肤鼠疫及淋巴结肿破溃者,创面清洁并已基本愈合,经,3,次局部检菌阴性(每隔,3-5,天检查,1,次)。,肺鼠疫 体温恢复正常后,一般症状消
17、失,咳痰及咽部分泌物连续,3,次以上(每,3,日,1,次)阴性。,疫情报告,由于鼠疫具有传播快、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对控制疫情的扩大蔓延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疫情报告制度是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及早期发现疫情的有效措施,应在疫源地内广泛进行宣传。疫区内的机关、厂矿、乡村、学校均应设兼职疫情报告员,形成群众和卫生机构相结合的疫情报告网。包括乡村卫生所在内的各级卫生机构,应利用巡诊、出诊或门诊的机会密切监视可疑情况,必要时进行检诊检疫。在历史疫区,流行季节内应发动群众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生产活动,搜索病、死疫源动物,重点地区应组织专业队进行疫源检索。,疑似疫情的报告
18、与处理,病、死鼠,(,獭,),的报告与送检,在鼠疫流行季节发现死鼠应将自身袖口、裤脚扎紧,防止跳蚤叮咬,用镊子等工具将死鼠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附上填写好的报告卡,密封容器或扎紧袋口。若发现,2,只以上的死鼠,(,獭,),应单只分装。报告卡应写明发现死鼠日期地点、发现人姓名等。,疑似鼠疫病人与急死病人的报告,在鼠疫流行季节,鼠疫疫区、历史疫区或疑似疫区内,或,10,天内去过上述地区,诊断不明且有下列症状之一的病人,均应作为疑似鼠疫病人报告。,高热、感染性中毒及意识不清的病人。,无外伤感染而淋巴结肿大并伴剧烈疼痛,和高热的病人。,高热并伴有咳嗽、胸痛、咯血的病人。,高热伴皮肤水泡或溃疡的病人。,在
19、鼠疫流行季节内,鼠疫疫区、历史疫区或疑似疫区内,或,10,天内去过上述地区,病程极短,急剧死亡者,应作为急死病人上报。,报告方法与途径,(,1,)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各级卫生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报告所属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当地政府。,(,2,)病人家属、邻居,所在工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病人所在交通工具,(,车、船、飞机等,),和公共场所,(,车站、码头、机场、旅社等,),负责人均为义务报告人,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对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的有关规定:,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
20、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
21、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疑似疫情的核实与处理,(,1,)县以上疾控机构应常设鼠疫疫情应急小组,负责接到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后的诊断和上报。,(,2,)县以上疾控机构接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的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核实诊断,对死者进行取材检验,做出诊断并上报。,(,3,)接到连续或大批疫源动物死亡的报告后,除应立即对送检材料进行检验,查明原因外,如属人口密集地区,还应组织人员,对确定的疫点进行保护性灭鼠,(,獭,),、灭蚤。,疫情上报及通报,(1),疑似人间鼠疫疫情确定后,除立即通知报告单位外,还应以最快的通讯手
22、段逐级上报当地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城镇疫情报告不得超过,2h,,农村及牧区不得超过,4h,。,(2),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于,2h,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3),动物疫情判定后,应及时通知送检单位并上报当地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铁路,驻军,邻近省、市县等。,鼠疫流行病学调查,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为了迅速扑灭疫情,防止扩大蔓延,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和熟悉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程序,并随时作好应对紧急鼠疫疫情的各项准备,一旦有鼠疫疫情发生,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对疫情做出准确的调查和判断,为及时控制疫情提
23、供流行病学依据。,(一)流行病学调查目的,1,核实诊断;,2,追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3,确定疫区范围和传染关系;,4,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5,查明鼠疫发生和蔓延的条件是否继续存在,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尽快控制疫情。,(二)有关要求,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所承担的鼠疫防治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鼠疫控制应急预案,。,2,、承担鼠防任务的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鼠疫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疫情信息收集、上报以及疫情应急处理的组织、实施等。,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应成立有鼠疫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参加的鼠疫应急处理小组、临床救治小组,一旦发生疫情,
24、能够立即出动。,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灵活机动的疫情处理箱,储备足够的疫情处理物资,保证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工作迅速有序的开展。,5,、乡(镇)、村卫生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县(区)以上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乘快速交通工具赶赴现场,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工作。,6,、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熟悉和掌握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调查结果力求全面、客观,准确无误。,7,、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掌握防护、隔离、消毒原则和方法。,(三)调查内容,1,、鼠疫病例的个案调查,患者在发病前,10,日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否接触过疫源动物、动物
25、制品或鼠疫病人,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发病后接触的人员等,调查要详实、准确,作好记录,填写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2,、密切接触者的调查,根据与鼠疫病例接触的具体环境、方式,区分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的相关情况,都应详细调查填表登记。,3,、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感染或可能感染地区的啮齿类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媒介昆虫,有无自毙动物等进行调查,取材做细菌学、血清学检验,证实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四、调查程序,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派出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26、。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人员应在二人以上。,2,、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向疫情报告人、当地领导及知情人核实疫情报告内容,初步了解疫情发生情况。,3,、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接触病人、尸体之前必须按照鼠疫防护要求严密着装,作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4,、进入病室前首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消毒药品、诊断器具(体温表、血压计等)以及取材器械等。,5,、进入病室时对患者所在房间门前通道、门口到整个房间进行空气喷雾消毒,必要时房间地面、炕面喷撒杀虫剂进行初步灭蚤。,6,、诊察患者,(,1,)询问发病前,10,日内接触染疫动物情况,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发病情况及症
27、状;,(,2,)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特别注意有无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有无胸痛、咳嗽、咳血痰;有无感染中毒表现等;,(,3,)了解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其去向;,(,4,)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确定病型并作相应取材。,7,、如病人已死亡,应在当地政府配合下尽量说服家属进行尸体解剖,解剖后观察病理变化并取材进行病原学诊断。,8,、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走出病室后进行体表喷雾消毒,然后按规定顺序脱去防护服,并及时放入消毒液中;手及皮肤暴露部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检查器具等用,75%,酒精擦拭消毒,带出病室的记录纸等须经消毒液浸泡。,9,、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作出初步判断:在不能排除鼠疫的情
28、况下,首先确定为疑似鼠疫。,10,疫情一旦确定,应立即采取初步隔离措施,同时上报县、市(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机构,由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疫情处理。,11,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留验观察,外出者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就地隔离留验。,12,患者接触过的可疑动物残骸(骨、皮、内脏等)全部收集后进行鼠疫细菌学检验。,13,收集当地动物、昆虫材料进行鼠疫细菌学检验。,14,认真填写,鼠疫病人个案调查表,和,鼠疫病人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并向卫生行政部门、业务部门报告、备案。,15,根据疫情调查进展,随时作出订正报告。,16,写出全面调查报告。,隔离、消毒、防护,建立隔离病
29、院的要求,1.,隔离病院需建立在城镇或村屯的一角,距人口密集区较远的地方,以孤立的处所为宜,防止同其他居民接触。,2.,所用房屋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杀虫、灭鼠,达到无鼠无虫,同时搬出不必要的物品。,3.,病院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腺、肺鼠疫,重症病人和疑似病人的病室应分设。,4.,应规定按时进行消毒。,5.,患者的食具应及时消毒,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消毒,(200,400g/kg),或用,5,来苏儿溶液浸泡,2h,后掩埋。,病人入、出院的处理,1.,鼠疫病人进入隔离病院时要用专用车辆运送,门窗紧闭,驾驶室与病人分隔,肺鼠疫及其他可疑病人应戴口罩,备痰盒,(,内装消毒剂,
30、),,途中禁止抛弃废物。,2.,护送车辆到达目的地后,对车辆及车内所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3.,病人进入病房后进行初步消毒灭蚤处理,换上病员服,患者脱下的衣服浸泡消毒处理后妥善保管。,4.,患者出院时应进行最后一次彻底消毒,确保不把污染物带出院外。,5.,病人经治疗后,全部症状消失,达到鼠疫出院标准,经疫区处理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出院。,留验站的设置,鼠疫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留验,应根据人数多少、当地的条件而定,原则上应就近就地隔离留验。若人数较少可居家隔离;若非当地人员,或人数较多时,可设临时留验站。应注意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尽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卫生人员负责检诊。鼠疫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留验期为,9
31、,天,留验期间给予预防性治疗。,一般接触者应在大、小隔离圈内或所在地居家留观,在留观期内(,9,天)不得外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时,防止自身感染的有效措施。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和救治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的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根据工作的危险程度,进行相应的防护着装。防护用品应尽量使用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的产品。,防护物品,1.,防护服 可使用带有帽子、上衣、裤子组成的连体式或分体式结构的防护服,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和腰部可采用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也可使用鼠疫强毒服。,2.,防护口罩 可使用,N95
32、,口罩或,16,层以上纱布口罩。,3.,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4.,手套 为医用乳胶手套或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质量要好,可戴一层或两层。,5.,胶鞋 可使长筒或中腰胶鞋,也可使用防水、防污染鞋套。,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戴帽子,-,戴口罩,-,穿内防护服,-,穿外防护服,-,戴手套,-,穿胶鞋或套鞋套,-,戴防护眼镜。,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全身喷雾消毒,-,消毒液泡手,-,摘下防护镜,-,脱外防护服,-,脱胶鞋或鞋套,-,脱内防护服,-,摘口罩,-,摘帽子,-,消毒液泡手,-,摘手套,-,规范洗手,-,使用皮肤消毒剂对手
33、部、面部暴露部位擦拭消毒。,所脱下的防护物品应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或消毒桶内。,分级防护方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鼠疫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时的工作人员;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它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的工作人员。,(,2,)防护要求,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N95,或,16,层纱布口罩。,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洗手应尽量采用非接触式的流水洗手装置,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2.,二级防护,(,1,)适用范围,进入隔离留观室和
34、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采集病人标本、接触标本、处理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疫点或疫区进行定期或终末消毒的人员。,(,2,)防护要求,穿内外两层防护服,戴,N95,或,16,层以上纱布口罩(必要时带两层),戴乳胶手套,穿胶鞋或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3,、三级防护,(,1,)适用范围,对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护人员。,适用于采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咽拭子等标本的工作人员。,(,2,)防护要求,根据情况,除按二级
35、防护要求外,可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鼠疫检疫卡工作制度,1,、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鼠防相关法规,鼠疫防治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与履职能力。,2,、检疫卡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宣传落实辖区人群“三不”制度措施,进入疫区的作业人员不准捕猎、不准剥食、不准接触自然死亡的旱獭和野生动物。,3,、加强鼠疫疫情监视工作,发挥检疫卡的职能作用,忠于职守严密观察,随时掌握进山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和鼠间疫情动态,坚决制止捕猎、剥食旱獭、贩运旱獭的行为,及时准确做好“三报”,知疫情于初始,留疑患于卡前。,4,、对进
36、入疫区的车辆、人员以鼠防教育为主,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对进出疫区的车辆、人员认真检查、检疫、登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真实准确填写车辆、人员检疫情况,按规定做好日报、旬报或月报。,5,、发现跑入农区的旱獭监视行踪,发现死旱獭做好标记就地掩埋,发现鼠疫可疑病人就卡留候,隔离观察,发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同时做好应急防范处理。,6,、管理使用好检疫卡配置的报表资料、用品用物、宣传广告和警示牌等物,搞好室内外卫生,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做好防火防盗保安全的工作。,7,、坚守工作岗位,保证疫情报告电话,24,小时畅通,严禁私自收费、罚款;严禁吃、拿、卡、要。,8,、对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等严重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追究法律责任。,鼠疫防治“三不、三报”制度,三报: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不私自猎捕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贩卖疫源动物及其产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