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1课时教学目的: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图,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会思想随笔的表达方式。教学内容:自读式一、简介: (鲁迅诗稿)序是郭沫若应邀为鲁迅诗稿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在这200多字的短文中,作者全面而中肯地评价了鲁迅诗书的巨大成就,巧妙地展示了鲁迅的光辉人格,精辟地阐发了学习鲁迅诗书的门径,充分体现了作者深通的见解和高超的概括力。本文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又出奇,用词精妙又自然,这既是我们鉴赏此文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难点。(鲁迅诗稿)序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全文语言精练雅致,句式参差而有对仗
2、,音韵和谐。我为何而生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为伯特兰罗素自传一书写的一篇导言,在文中作者高度概括地表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展现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回顾自己的一生,把它概括为对爱的渴望,对知识四追求和人类苦难的同情,在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驱使之下,罗素在不懈的奋搏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我为何而生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挚爱”和“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二、资料1序: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绪”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单篇文字的,放在前面;整部书的,放在后面。至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
3、,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为体有二,一日议论,二日叙事”。现代序文的做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 2罗素:如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写作和社会活动,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共有上百部著作和两千多篇文章。他的这些浩如烟海的著作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哲学、文学、史学、数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等。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罗素的绝大多数著作通俗易懂,文字流畅而生动,更重要的是,他能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体察出读者的心态,因此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因他“为思想的自
4、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导入 1给鲁迅先生的书作序,恐怕很容易从对鲁迅先生总的评述落笔,或竟贪图省事,直接援引现成的对鲁迅评价的话语。可郭沫若同志偏偏从“众人不下手”处下手,一篇评价鲁迅诗歌、书法价值和成就的序言,让他写得深速、简练、优美,文采斐然,意味隽永,读来令人满口余香。2郭沫若的散文往往被称为“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常常使人享受到深挚的情韵美、人性美、语言美。除了(鲁迅诗稿)序外,你还能找到别的例子吗?罗素在我为何而生冲高度概括地表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展现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又为何而生?3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
5、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气质,是(鲁迅诗稿)序及我为何而生这两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以品味深透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四、诵读与分析 (一)(鲁迅诗稿)序1诵读这篇序文,句式参差而有对仗,语言简洁而又庄重,音节锡骼,起伏跌宕。短句如“远逾来唐,直攀魏晋”,“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长得自然。也有类似偶句,如“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身心获益匪浅,文章增华有望”,对得工整。要整体感受全篇句式,诵读时,要如涉险路现美景,饮戒酒品甘醇样地从容鉴赏,反复品味。2本文是一篇序言,其表达方式是啥?明
6、确:以议论为主,也有抒情成分。3文章的日伪或主旨是什么?明确:让读者“好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4结合课文,谈谈文意怎么表达这个中心。明确:先概括鲁迅诗歌和书法的总的特点,然后站在文学或书法理论的高度给以评价,最后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出鲁迅先生诗歌和书法成就高的原因,即人品好。号召读者“好其诗”劝其书”,从中感悟到鲁迅先生的人品,去探索诗歌、书法的最高境界。5短文抒发了什么情感?(基调如何?)明确:作品通过议论,抒发了作者对鲁迅诗歌、书法的无限喜爱,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还对读者寄以殷切的希望。6本文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结构明晰;语言上用文言写成,骄散结合,音节锤错,抑扬起伏;文
7、章善于用典,言简意丰,自然雅致,是一篇奇文。 (二)我为何而生诵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化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诗化的语言、反复的句式中所流露出的作者独特、细河的情感体验,注意文章严谨绵密、浑然一体的段落结构。讨论:我为何而生是一篇思想随笔,是谈人生观的。这类文章要么过于积极,成了空口号或唱高调,要么低俗消极,本文如何?明确:这篇短文结构明晰,过渡自然巧妙,浑然一体。语言浅易,娓娓而谈,读来亲切。另外,文章先谈对爱情的追求,然后谈对知识的渴望,指明它们是自己认识美,发现美的途径。最后顺理成章地指明自己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担忧。两者水火不容,且相持不下,年深日久。所以,作者才“单纯而强烈”地
8、探索,渴望消除苦难,让美好的事物永驻人间。正因为如此,本文才亲切自然,发人深思。五、鉴赏设计 1(鲁迅诗稿)序鉴赏要点 这篇短文,文简意赅,高度浓缩,真可谓句无可创、字不得减,炼字炼句,足见其精粹,要言不烦,足显其卓见,充分显示了郭老非凡的提炼功力。评诗,计88字;评书,计62字;评人,计94字。全文不足250字。这样精练的序文,实属不可多得。文章每段首句,提纲率领,紧扣题意,省去了许多繁文闲笔。评诗,一个“臻”字,境界尽出;评书,一个“成”字,道出鲁迅书法已独树一帜;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本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出,一字之易,新意立现。至于“磐政”一词,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凡此种种
9、,已简到不能再简,精到无可再精。 2我为何而生鉴赏要点本文整体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读起来顺畅。严谨,跟作者注意行文之间的过渡照应是分不开的。 如第三节“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阐释支配自己生活的激情之一对爱情的渴望,自然地过渡到阐释支配自己生活的激情之二对知识的探求。第四节开头,“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这一过渡句收束上文,转入下文写支配自己生活的激情之三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过渡与照应有时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如第三节既是过渡段,又照应了第二节的内容和开头,说明作者是怀着与渴望爱情同样的激情去探求知识的
10、。此外,第一节与第五节也是相照应的,第一节作者开门见山地揭示出支配自己生活的三种激情:渴望爱情,探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激情像巨风,令作者时而在心灵的苦海中挣扎,飘忽不定,时而甚至绝望。在第五节作者又明确地表示,这种生活是值得的,如果有机会,还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全文前呼后应,严谨绵密,浑然一体。 六、比较阅读 ()比较郭沫若的(鲁迅诗稿)序和石榴,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石榴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办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
11、,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会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退易的深红的花。单辩的已经陆离,双辩的更为华并,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好,任作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马路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利变为中国式的金无,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形,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面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
12、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明确: 1写法的相同点是:都能做到曲尽其妙,逼真传神,文笔清新优美,语言朴实明快,使人享受到深挚的情韵美、人性美、语言美。 2写法的不同点是:(鲁迅诗稿)序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而多对仗,语言平实而有文采,像古代骈散结合的小品,音韵睡铺而和谐,琅琅上口;用词精妙,字斟句酌,不露痕迹;用典水到渠成,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
13、 石榴则以新颖的构思和立意取胜,作者把石榴作为自然界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并把他自己洋溢着热切、昂扬的激情寄寓其间,抒发奋力向上,渴望挣脱旧势力,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情操;营造主体形象,进而创造“起以象外”意蕴的手段为比喻和联想。文中运”用精妙的比喻,多角度、多侧面地为石榴设喻,喻体形象充满着美感;而对石榴的种种比喻,又是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的生发结果。总之,石榴靠火炽绚丽,意蕴深远,比喻神奇,想象丰富,达到形、神、情、理兼备的艺术效果,是一支华美和自由的歌。 (二)将下文与罗素我为何而生作比较阁读,说说它们写法上的异同点。 坦然看生活 邓皓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唱。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虚
14、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
15、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身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
16、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进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体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还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17、。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明确: 相同点: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气质。 不同点:我为何而生整体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行文之间的过渡照应,使本文读起来顺畅、严谨。 坦然看生活则用匀称的结构、对称的句式、流畅的情理,表达散文深远的意旨。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个典型情节,三种坦然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讨论抒情、直抒胸臆、揭示文旨做张本。而在情节的展现与主旨的探示之间,引述泰戈尔的诗句巧妙过渡,来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恰到好处地引导了读者从形象的触摸走向理性的感悟,从悠悠
18、品茗进入杳杳知香。 我为何而生一文作者直抒胸臆,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在娓娓的叙说中自然流露。 坦然看生活则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精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的心,平淡抱蕴着自信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七 、练习与作业 1可以为自己过去作文编集写序的方式,借鉴(鲁迅诗稿)序语言精练,字斟句酌,形式上似散实骄、顺乎自然的写法特色。可以“我看人生”为话题,借鉴我为何而生一文严谨的结构,优美、流畅的文笔,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2现代社会呈多极化状态,价值观、生活观也如此。就学习而言,有人说他是为找到一个好工作才学的,有人认为他是为报答父母,养活家人才学习的 你呢?请仿照我为何而生写一篇文章。3习题二、三八、小结:本文是自读课文,习作练习是学习中的重点,结合实际可以进行相应的习作训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