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知识目标:掌握再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保护的方式和途径。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相关图片、事例。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二、出示案例,导学达标1、
2、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 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
3、委会、妇联等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是否有勇气。3、案例:中学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情景: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3、 老师可以提供自
4、我保护八要领,供学生参考。三、新课小结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主要内容:1、“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介绍了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2、“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我们要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3、“善于斗争”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板书提纲: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 求助有路非诉讼手段维权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2、 敢打官司诉讼手段维权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勇敢地状告侵权者3、 善于斗争1) 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怎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要既勇敢又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