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设计突破】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散文。此文常见的教学设计一般侧重于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这样的设计其实没有做到散文教学的“形神合一”。母亲只是作者的一个抒情载体,作者显然不是仅仅要我们了解他的母亲。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其文本解读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从母亲去世到创作该文,其间写过无数怀念母亲的文字,三十多年的感念里仍是充满自责与内疚。正是这样一颗忏悔的心,使他愈加明白了母亲所说的“好好活”的真正含义,因而能超然地对待死神
2、的一次次降临,把病痛当作人生的另一种享受。因此,本设计重在对秋天的怀念做深人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母亲做出的那份迟到的忏悔,体会作者对生命那份坚定的承诺。但是,初一学生对作者的自责、愧疚、忏悔之情是很难理解的,因而本设计做出了一点新的探索与改变,以期能达到散文教学的“形神合一”。 一是比较、赏析母亲与“我”在面对人生磨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姿态:一个是默默承受,心里只有孩子;一个是暴怒无常,心中只有自己。在这种比照中体会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自责、愧疚与悔恨,以及对无私、坚毅、隐忍的慈母的赞颂之情、忏悔之情。 二是通过拓展研读,了解作者对母亲、对生命那份迟到的坚定承诺,感受作者对母爱及生命的深入思考
3、。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母亲与“我”在面对人生磨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姿态,体会作者深深的自责、愧疚、悔恨以及对母亲的忏悔与赞美之情。 2、通过拓展研读,分析作者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文 大家请看屏幕上这段文字,猜猜这位母亲是谁?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史铁生的母亲。 二、品读赏
4、析,感念慈母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思考: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母亲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OJL子刚成年,本可以为她分担生活的压力,却遭遇截瘫;截瘫的儿子痛不欲生,生活、心理上都需要她照顾与安抚;她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2.面对这些苦难,母亲是如何应对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明确:默默地承受一切。“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她一直跟孩子隐瞒自己的病情,不希望孩子为自己担心。面对因截瘫而痛不欲生的孩子,她没有天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也没有呵责孩子的懦弱,而是包容
5、与谅解、呵护与开导。例如“我”摔东西,她“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当孩子捶打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她也没有责骂孩子,而是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在弥留之际想的还是孩子。 3.你能用一个比喻句形容一下史铁生母亲一生艰难的生活吗? 请用“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就像 ”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明确: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就像她离去时艰难的呼吸。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母亲的话:“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作者此时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6、也深深体会到母亲在病魔折磨下、在生活的重压下仍要为孩子顽强活下去的不易。用作者自己的话最能真实再现母亲的生活。 屏显: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跨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
7、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合欢树 教师小结:有人说女人的名字叫软弱,母亲的名字叫坚强。确实,史铁生的母亲为了孩子选择了包容与疼爱、坚强与隐忍。文中反复出现她在孩子身边“悄悄地来去”的语句,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孩子付出,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有一天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的一生都在煎熬中度过,离世时只有49岁。 三、比较研读,人子之痛 1.母亲面对艰难的生活、病痛的折磨,选择的是默默承受,她心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儿子面
8、对截瘫是怎样表现的呢?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明确:心里可能只有自己,暴怒无常,尽情宣泄自己的痛苦,根本不去想这样的行为会给母亲造成多大的伤害。母亲已病入膏肓他也没有觉察。如“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母亲多次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我”始终没答应,等答应的那一天竟是与母亲永别的一天。 2.母亲离世几十年后作者写这篇文章,把母亲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明确:深深的自责、内疚、悔恨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例如:“可我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
9、覆去地睡不了觉。”“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3.朗读集中体现人子之痛的段落,体会作者的忏悔之情。 屏显: 可我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郁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教师小结:当年慈母心,永别始知迟。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悔恨,这
10、是一份迟到的忏悔,也是一份迟到的感恩啊! 四、拓展研读,对话生命 1.母亲突然辞世,让作者自责,也让作者自省。又是秋天,他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菊花,你觉得文章这样结尾有何意义呢? 明确:母亲是在秋天病逝的,带走了未能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遗憾。多年后,兄妹俩去北海看菊花既是在完成母亲的遗愿,也是在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2.在文章结尾,作者对着北海的菊花说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承诺:“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你觉得这句话仅仅是对远在天国的母亲说的吗? 明确:这份迟到的承诺,不仅仅是对母亲的一份承诺,更是对自己、对生命的一份承诺要好好地活,不仅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活出生命的尊严。 屏显: 当代的西绪福斯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持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睛朗。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