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 习目 标1、知识能力:理解和借鉴邹忌的话语艺术。2、过程方法:学习和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3、情感态度:理解邹忌心怀国家大事的优秀品质。 重 点难 点重点: 邹忌委婉的进谏方式。难点:学习和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一些文言特殊句式。教法选择学导式教学法、诵读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按要求预习。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3课时教学时数第 3 课时备课总数第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齐王纳谏的效果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结合全文,谈
2、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2.仔细品味妻、妾、客的话语,说说三个人的言语有哪一些不同,为什么?3. 文中怎样刻划邹忌这个人物的形象?4. 邹忌向齐王进谏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问题1:齐王纳谏的效果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文章正面叙写邹忌受蒙蔽是为他的进谏埋下伏笔,作铺垫,正面叙写进谏的过程是因为此是文章的中心。正因为如此,文章对群臣进谏的过程作侧面地交代,只强调了进谏的效果(“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王能以行动来采纳群臣的建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件事的影响,是总的效果) 问题2:仔细品味妻、妾、客的话语,说说三个人的言语有哪一些不同,
3、为什么?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极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虽是赞美,但缺乏“妻”发自内心的情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肯定,并无情感,完全是敷衍的态度)(以上问题,应当让学生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展示,讨论或者争论都是可以的,最后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一个点拨或者小结) 问题3:邹忌向齐王进谏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请说出你的理解。1. 、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看屏幕学生明确先学的方法。3学生学习,思考课件所展示的问题。4、学生谈论思考课件所展示的问题。5、检查先学情况,解决第一个问题。1.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入新课,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件展示图片3
4、、课件展示目标4、老师口头进行学法指导。5、巡视督察。6、 教师范读7、课件出示相关问题知识。8、适时指导。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邹忌把家庭的琐事扩大到国家大事上去:“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也是一样。到这个层次,是个大飞跃,是文章主题形成的关键。这个飞跃之所以很自然,原因是这里用了一种“类比”的思维形式。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1.这篇文章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邹忌 :头脑灵活 善于辞令 勇于进谏 冷静、善于思考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齐威王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2拓展迁移 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
5、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 . 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六、课堂练习1.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 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3.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B客
6、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 皆以美于徐公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能谤讥于市朝D. 皆朝于齐5.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6、检查先学,解决第二个问题。7、检查先学,解决第三个问题。8、检查先学,解决第四个问题。9、检查先学,解决第五个问题。10、学生讨论问题,力争小组解决。1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教材。12、学生练习9、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10指导学生赏析11多媒体出示赏析文字材料12学生讨论13检查并交流。14教师点拨引导。15小结全课,巩固练习。作业设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