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秋天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秋天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诗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内容精粹,容量很大,而且画面感强。诗歌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既可以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又能在一
2、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学习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现代诗歌铺平道路。2教学目标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我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a、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b、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c、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
3、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d、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美。延伸拓展,培养审美情操。(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4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是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配以农家丰收的画面来创设阅读情景。通过播放朗读录音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阅读兴趣,然后再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欣赏和描绘画面。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根据诗歌的语境进行深层探究。利用小组合
4、作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借鉴,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二教材处理1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秋天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与我们学生生活很贴近,因此我们只需要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合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就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2内容的组织安排:朗读: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识记:掌握知识目标中所要求的词语。理解: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
5、的含义。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鱼船上。探究:诗中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其中一幅。拓展:与狄金森的秋景比较,体味这两首诗情感的共同之处。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联想想象法(引秋)诵读法(诵秋)讨论探究及比较阅读法(品秋)。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下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比较阅读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3教学手段: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分析这节课我设计了“引秋读秋品秋写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写秋环节中突出重
6、点,突破难点。引秋:用古诗文导入新课,给学生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者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读秋:以读(初读、范读、听朗读、齐读、自由读)为主,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尽快入景、入情,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品秋:在此环节中,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全诗。(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其语言归纳及
7、整合能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写秋:这个环节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及练笔的能力。)四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片。3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 感受美引秋1.导语设计:鉴湖侠女秋瑾曾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哀婉的,是忧伤的,让人顿生惆怅。其实,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更有丰收的喜悦(此处展示秋景图片)。今天,
8、就让我们一起走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秋天,去体味动人的秋魄。2欣赏图片:(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秋景图片)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读出情感 寻找美读秋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播放录音,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语气、语调。3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以找出诗歌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作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三)探讨问题 发现美品秋1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图画上有些什么,哪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地朗读出来。3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老师归结出诗歌的特点并板书)(四)培养创新 表达美写秋1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3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六、教学体会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的语文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