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新人教版宋濂目的要求: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4、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教材分析:本课是给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课时安排:2教具准备:U盘第一课时1、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先看一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从题目得知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对是一篇序。序分为赠序和书序两部分。书序是书的序言,而赠序也就是赠言。那么是谁给谁的赠言呢?东阳是现在浙江省的一个地方。马生是姓马的一个后生。也就是宋濂给一个姓马的后生的赠言。“生”不是名字而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亲切的称呼。那么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3、。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3.整理字词古今异义:臭 汤 走 假卒 古义:香 热水 跑 借 最终今义:难闻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行走 虚伪 士兵4、
4、深入学习,展示自我:选择你认为能做好的一项来展示自己。我可以有感情的读一下我喜欢的段落并且不出错。播音员我可以概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新闻记者我可以选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并进行批注。文学鉴赏家我选择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来考考大家。睿智的哲人我可以猜测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善解人意明事理我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写作高手我可以了解到宋濂是一个_的人。外交专家老师相信大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那你就大胆的展示自己吧!你能做好其中的哪几项?你想挑战完成哪一项?不要犹豫来试一下。我们一起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吧。问题探究:A、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
5、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B、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C、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我们的作者宋濂从小刻苦学习,在他的生活中从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所以他文章写得很好,做人也非常的有君子风范。下面是我搜集的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读一下,来近距离地了解宋濂这个人。性格特点:正直坦诚.君子之风。宋濂真是一个通过读书得到真正快乐的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就爱好读书没有办法买到常常藏有书人家抄 无从:无由 假借:同义录,计日以
6、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录计算来送还砚台里(墨汁)结成坚硬的冰弯屈伸直不停止抄书以:而,便,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赶快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都把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各种书籍已经学说担心大师交往求教跑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向当地前辈拿着经书请教道德高声望高挤满屋子稍微缓和辞色。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言辞脸色站着陪伴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侧着请教有时训斥,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7、请焉。故余虽周到说解释高兴向他复:回答,解释焉:于之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山愚笨终于获得教益听到了一些东西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书箱拖着鞋子走在当:在的时候之:取独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大严冬刮着凛烈的寒风冰裂客店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2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僵硬动弹仆人热水浇洗围裹覆盖住在旅店支通肢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灌通盥寓:名作动人(22),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那里每天给两顿饭吃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享受同屋住的同学穿着华丽的衣服红缨食:给饭吃,动词被通披,穿着绮:丝绸绣:绣花(23)宝饰之
8、帽,腰(2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5),烨然(26)若神人;宝石装饰腰中挂着圈子挂着香袋光彩照耀腰:名作动,腰挂余则袍敝衣(27)处(于)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我心中足以快乐的事吃的穿的足乐者:指读书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如(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奉:供之:取独5、小结:是啊!勤奋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山。很多人不愿努力在山脚下徘徊,可是有很多人努力攀登到了山坡、山腰、山顶之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虽然最后所有的人还是会会到山脚下,但是
9、我们的人生多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的艰辛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努力勤奋的读书吧。为了看到山顶更美的风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富多彩!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课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习。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B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C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D弗之怠。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E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
10、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F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G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H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I同
11、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J假诸人而后见也。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K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其:代词,指马生。其: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2、课文简析:一、嗜学、力学: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二、善学、勤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师生态度对比生:色愈恭,礼愈至勤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生活情况对比
12、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学习条件对比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三、写序目的篇末点题,交代主旨。小结:1、本文的启示: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2、立意深远,结构谨严: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
13、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3、句子成分省略:省略主语的原因:A.文言文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本文作者自叙经历,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语,不会发生歧解,所以主语“余”一般省去。(承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属前种)B.文言文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凡是现代汉语需要用主语“他”“他们”的地方,在文言文里就只重复用名词,或者省略主语。如:(先达)未尝稍降辞色。(马生)撰长书以为贽。与之论辩,(马生)言和而色夷。(马生)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第三课时1
14、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号 潜溪 ,浙江金华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 取得,买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才学渊博的老师 )(9) 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13) 或
15、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 (14) 俟其欣悦( 等到 )(15) 负箧曳屣 ( 书箱;鞋 ) (16) 持汤沃灌( 热水 )(17) 以衾拥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耀 )(21) 緼袍敝衣 ( 旧絮;破 ) (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4根据要求默写: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
16、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
17、成就。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10“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
18、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