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课题一面教学目的1、 认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2、向鲁迅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语言运用的强烈感情色彩。2、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导语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当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
2、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标题)二、学习新课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本文写的人物是谁?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作者是谁?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明确: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说出“我”与鲁迅先生会
3、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三、讲析课文1、提问:当时的天气如何呢?明确:明天,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秋深、风大、天冷)2、提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明确: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3、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我”的心情如何?明确:“赫然”表现出“我”的惊喜
4、。“得到了保证似的”表现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4、正当“我”欲买不能,欲罢不甘的情况下,“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默读相关内容。提问: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怎样的?明确:瘦,但有精神,严肃而慈爱。5、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我”与鲁迅素昧平生,但他却热情而诚恳地向“我”推荐好书,还送书给我,这温暖的关怀,怎么能不使我”激动呢?6、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我”的激动心情?指名朗读: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者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7、齐读第
5、三部分并分析,提问:“一面”虽然短暂,但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表现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并齐读出来。)。明确:“历尽受尽咬紧昂着”四、作业:回忆性文章常常蕴含作者的深情。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
6、买,也不说不买。(“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
7、的感谢和崇敬之情。)第二课时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鲁迅 外貌描写 (板书)2、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就会失去外貌
8、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3、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通过对
9、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4、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瘦,6处写“瘦”(板书)5、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6、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7、
10、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第一次: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第二次: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第三次: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8、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板书)9、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 :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