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课题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课时 1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背诵三首诗。过程与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重难点重点:背诵三首诗。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3、背诵、默写前两首诗。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蝉1、了解作者,读准字音、停顿。2、理解古诗内容,概括诗意。 3、思考: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你能读出诗中“
2、高”字的几重含义?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孤雁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读准字音、停顿。2、理解古诗内容,概括诗意。 3、孤雁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蝉1、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与欧阳修、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2、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3、提示:喻指清高尊贵的人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品格高
3、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孤雁1、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2、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3、提示:表达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作者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爱憎感情。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背诵二首诗。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收集和动物有关的诗句。 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