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见;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
2、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感悟人生哲理。教材分析: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
3、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
4、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二、阅读: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2)作者用哪句话结束了人生经历的讲述?(3)在这种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2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故事发生的时间? 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 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我”为什么不下来?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冒险”,后一部分可谓是“脱险”,请一位同学复述“冒险”,一位同学复述
5、“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如何改进。把经验记下来。3、文章结构(提问)。板书:(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16段)(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 (1622段)(四)童年经历留给“我”的人生经验。 (23段)4、朗读课文。*5、主旨研讨(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三、拓展延伸:阅读文章,学会了很多,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6、。送同学们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每一步*四、课堂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 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 五、布置作业1、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2、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
7、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教后小记:*备课时间: 班级: 审阅签字:上课日期: 节次: 审阅日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导入: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
8、画,才能画出新意;观 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二、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 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 三、多角度阅读。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5、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
9、?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相关的分析:父亲角度这 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 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 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 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
10、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 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母亲角度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 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师总结: 哪一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子女。这位 “狠 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的腰杆。他给
11、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灵 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在感受伟大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这份严厉的深沉的父爱。杰利角度如 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 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 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
12、杰利虽然有 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四个孩子的角度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师追问:患难见真情,好朋友应当有难同当。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四、总结感悟: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五、课堂小结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六、作业:小作文: 由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得到一个经验,感悟一条哲理,你有这样经历吗?写一写你的故事。 教后小记:*备课时间: 班级: 审阅签字:上课日期: 节次: 审阅日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