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十三岁的际遇课题8 十三岁的际遇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突破策略朗读、分析、讨论。课前准备PPT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 教学设计集体交流意见导入新课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作这篇文章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北大带给她怎样的影响呢?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
2、遇。二、整体感知。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文章分成独立的三部分,概括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三、局部研读。1、学生浏览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A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7岁的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10岁的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13岁的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16岁的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B指导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
3、部分。指定四名学生作示范,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个时段的内容。C再选四个同学分别对四个角色朗读的同学作评价,指出其优缺点。(2)课文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2、默读第二部分,摘录关键词句完成下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穿插对精彩语句、语段的朗读)北大的书最初的感觉后来的感悟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北大的人学生师长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肖像品质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学生研读第二部分。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
4、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3、勾画出第一部分、第三部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教师不必强求学生体会的深刻性,只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稍加点拨提升就可以了)4、文章使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在课文内勾画出来,在全班交流。四、请学生谈谈学习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小结。见PPT见PPT见ppt见ppt作业布置完成周计划中部分题目,当堂订正。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