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榴学习目标:1、诵读文章,归纳出作者对石榴的独特评价。2、抓住关键语段,分析作者描绘石榴的独特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挖掘作品中的“石榴精神”,从而品味作者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语段,分析作者描绘石榴的独特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挖掘作品中的“石榴精神”,从而品味作者的独特感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韩愈诗作,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在往事依依中学读一句诗“五月榴花照眼明”,其实这首诗出自于韩愈的诗石榴。学生自由读诗,“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春苔落绛英。”作者借景抒情,五月的榴花开的这样的浓艳美丽,但却无人欣赏,流露了遗憾之情。千
2、年之后,有人却弥补了韩愈的遗憾,他是谁呢? (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直接抒发对石榴情感的一个词语。(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爱”)2、 再次浏览课文,划出表现石榴“可爱”的句子,再动情地读一读。(那么,同学们,石榴的“可爱”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动笔划出文中有关语句,然后同桌合作,一生朗读,一生点评,要求读出石榴的“可爱”来。最后课堂展示交流。)(教师总结: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石榴花的可爱、果的可爱、枝叶的可爱。)三、 细读课文,探究方法(同学们,一篇精美的散文是需要我们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的。)1、 第小节的描写明明是写单瓣花,为什
3、么会由“安普剌”变成“金罍”呢?(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描绘石榴的独特方法,并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比喻很常见,但这里的什么不常见呢?喻体指什么?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下安普剌和金罍,用了两个比喻要告诉我问什么?石榴果实的变化过程。)2、 齐读第小节,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石榴是一成不变的吗?(探究阅读,指导学生齐第6小节,石榴果实成熟得炸裂开来的情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石榴的可爱,作者的喜爱之情。)3、 一种我们常见的水果,作者不仅用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非常特别的喻体,而且还细腻地写出了石榴的生长和演变的过程。为什么作者的视角会这么独特呢?(老师介绍
4、作者,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联系学生实际写作,也需要平时下的工夫要深。)四、 品读课文,把握主旨1、 齐读第7小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特点?(教师呈现梁衡的夏选段,结合讨论,体会夏的特点: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给人以自由等。这是作者喜欢夏天的原因。再次朗读,作者最喜欢的是夏天,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最喜欢夏天的什么?石榴。所以作者在介绍了夏天的特点后,直接说“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2、 作者说“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为什么作者更喜欢这心脏呢?(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的原因。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旨,教师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石榴身上我们看到谁的影子?所以说“石榴
5、是夏天的心脏”,其实是我们华夏大地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石榴”是令人可敬的。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齐读第7小节。)3、 同样是文学大家的韩愈面对着石榴花,他看到的是可怜,流露的是遗憾;可作者郭沫若看到的是“活力和抗争”,这是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韩愈抒写的是个人遭遇,是一种“小我”的理解;而作者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一种“大我”的体现。)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作者笔下那“可爱”石榴的“华美”演变,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可敬的民族之魂。从石榴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更读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教学反思石榴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咏物抒怀”单元中的一篇,是带
6、有时代烙印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者描绘石榴的方法上,在难点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主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阅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于是我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合作阅读,了解作者对石榴的态度;然后,细读语段,探究方法。品析文章语言;最后,品读课文,把握主旨。结合写作背景,合作探究,领悟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悟,引导学生由图及文,从形象感知到文字感知,对石榴成长过程及特点形成深刻的印象。然而,细细反思,本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 忽略文本的精美句子的朗读、感悟。散文是语言美的体现,文中有很多精美的句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品,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二、 学生的感情淡漠。感情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真正意义上情感的共鸣。三、 文章主旨的探究上,“战线”拉的太长,在时间安排上显得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