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岳阳楼记学习目标理解并积累文言虚词,熟练地翻译课文。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岳阳楼是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北宋滕子京重修,以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著名。楼体纯木结构,高19.72米。全楼衔接对榫,不用一钉。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有机会一定要到岳阳楼上感受名楼的风采。导语设计2:滕王阁因滕王阁序名扬天下,黄鹤楼因黄鹤楼一诗声名远播。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曾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闻名四方,更因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倾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的拳拳心语。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谪() 属(同嘱) 霪() 樯() 楫() 冥()谗() 偕() 霏()(2)一词多义。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
3、为(或许,也许)(3)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3)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4)古今异义。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6)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宫。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名
4、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心理活动。作者名片范仲淹(9891025),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公集传世。背景追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
5、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交流点拨】全文共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第自然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第四部分(第自然段):点明作“记”的时间。(二)深层理解第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在“政通人
6、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第自然段作者所提及的登楼者为什么会“多会于此”?【交流点拨】因为岳阳楼所在的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是当时都城通往西南的必经之地,唐宋的贬官大多远谪西南,他们去贬谪之地也好,回京城也好,都得由此经过,因而这座楼看尽人生的失意和得意。四、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天天 下下 写景:暗明之之(宏伟抱负) 抒情:悲喜忧乐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豁达胸襟)忧乐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
7、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走进文本第自然段选取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请结合具体的词语加以赏析。【交流点拨】作者选用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绘:昏暗的天色、连绵的阴雨、令人胆寒的风声、恐怖的浊浪、倾斜折断的桅杆船桨,这是白天的景象。傍晚经常听到虎啸猿啼。雨天、傍晚本来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作者选择这些景物,赋予人的感情色彩,更加渲染了悲凄愁苦的气氛。作者用“霪”“阴”“浊”等词充分体现人物厌烦、悲苦的心情,用“
8、怒”“排”等词,既写出风势之大,浪花之猛,有传达出作者的愤懑、悲痛的心情。阴晦的景象引发悲苦的情感,明媚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反应呢?【交流点拨】因为人的心情与生活经历有关,处于逆境的人,多数心灰意冷;处于顺境的人,多数得意洋洋,因而在观察景物、感受世界时会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笔调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迁客骚人们在描写景物时不是单纯为了写景,抒情才是主要目的,所以才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样写的目的是
9、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古仁人之心览物之情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交流点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走进语言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岳阳楼“壮阔”的特点?【交流点拨】“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特点,表现了湖的浩淼,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朝晖夕阴”,用词概括、形象,从侧面体现了洞庭湖的壮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交流点拨】“衔”字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起来有气势
10、磅礴之感;“衔”“吞”二字连用,更使景物富有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一个“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晖”字会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美好景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交流点拨】这句话的“或”字是一个表示推测的情态副词。“或异二者之为”,意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因为作者对古仁人的心理,只是曾经探求过,所以用“或异二者之为”来表述探求的结论,显得语气比较委婉,并非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交流点拨】这句话的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11、不因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的事只有个人的境遇吗?显然不是。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因此,这句话可理解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交流点拨】这句话表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后始终严于律己,唯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做官则敢于直言进谏,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决非虚语。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
12、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三)走进写法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交流点拨】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和议论、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情入境。(四)走进主题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三、拓展延伸欣赏岳阳楼名联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风物正凄然,望渺涉潇湘,万水千山皆赴伐;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