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的母亲教材介绍: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掌握课后读写要求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2)概括文章所写
2、的关于母亲的几件事,提高概括能力,体味作者的情感。(3)学习文章朴实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加强预习指导,认真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同时将更多的爱心回馈给自己的父母。教学重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学会如何概括事件,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文章如何在朴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和深深的怀念。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作者的生平阅历和文章所
3、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背景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相隔很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文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会有许多不解的地方,这是学习中的难点。课前准备:1、疏通生字词,熟读课文,把握文意。2、查找有关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以读读胡适自传。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请母亲写下感受,封在信封里,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提前不要拆开看。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预习反馈、整体感知、深入挖掘、拓展延伸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讲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纪念他的母亲时曾说:“从私塾到小学到
4、中学,我起码经历过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先生高尚的品格中渗透着母亲给予的深刻影响。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话题,每一个人都沐浴着母爱给予的阳光。今天就让我们跟胡适先生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真挚的感情。二、预习反馈1、请同学简介作者、写作背景。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5、。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2、检查生字词。学生合作听记,相互检查并记忆。可以采用互相出试卷的方式,选出一份好的试卷作为大家的试题。三、整体感知教师与几位学生合作朗读,精彩段落可齐读,以此检查预习的效果。读时思考: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教学重点1)(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
6、督学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明确:母亲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她善良、宽厚、待人仁慈又不失刚气。2、合作探究:(全班按座位分两大组,自由讨论时前后小组结合,发言时每小组派代表,两大组互相补充,可采用小竞赛的方式。)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为什么要写我的童年生
7、活?B、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用了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明确:A、写这三段是为了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三段为后文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B、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位慈祥而又严厉、善良宽容
8、而又不乏刚气的母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融进作者与母亲的深挚情谊之中。体会文章在朴实的叙事中融入深深的情感。(教学重点2)二、深入挖掘: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美好性格,同时也会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有抒情的句子,这种感情究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试着在文章中找一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
9、激。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到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学生可以再找一些,细细品悟。)以上是对文章内容、人物感情、写法、主旨的探究。“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文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明理,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三、拓展延伸过渡: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胡适先生有一位善良、严厉、宽厚、隐忍而又不失刚气的母亲。我们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对母子的深厚感情。我想学完这课书有很多同学对于母爱这个话题都会有了更多的
10、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活动: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要写出真实的感受。2、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是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答案不必公开,这份感受是属于自己的。)教师或同学举几个真实的事例反映母爱的伟大。教师讲解: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往往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之中你可能早已习惯了母亲的默默付出,时常发现的却往往是她不被你欣赏的地方。也许母爱的伟大更多地体现在亲临危难之时,但我们永远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时刻。梳头、洗脚、做早餐、一次深情的拥抱,这些事情有哪件不是母亲时常为我们做的呢?然而我们又为母亲做过几件?做过几次?课前我们留了一项特殊的预习作业,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
11、们期待已久的信封,看一看母亲对你为她所做的事写下了怎样的感受?(找几位同学读一读,谈谈自己的心情,使学生情感达到最高峰。)(解决教学难点对学生人格的教育,情感的提升)2、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请同学自由发言,放背景音乐懂你。)布置作业:1、仿句练习:例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仿句:如果我,如果我,如果我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2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或父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品质?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设计说明: 结合文章,既强化了学生的情感,又锻炼了表达和写作能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