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题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时 1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理清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重难点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难点:了解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1、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2)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者的观察点;(3)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4) 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二、学生自学,
2、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2、积累字词 。 3、了解课文思路4、划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 5、认识纪念碑的结构。6、阅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说明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做好批注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正题: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全文中心意思。副题: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2、见课件3、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第三段(11节):瞻仰
3、后的感受。4、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上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5、6见课件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1给下列画横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B、认真仔细地观看 C、从近往远观看D、从低往高观看 2、找出第五小节中哪些造型体现出其民族风格,哪些造型体现出其新时代精神?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4、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4、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 预习第7-10节,思考课后练习三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
5、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