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39.50KB ,
资源ID:786615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8661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短文两篇》教案 冀教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s4****5z】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短文两篇》教案 冀教版.doc

1、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19课(讲读课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

2、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

3、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1.知识障碍,“莲”在风陵渡镇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甚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第一方面: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方面: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3至14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

4、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案例设计原则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

5、生的任何一种智能。3.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进行特殊培养,因材施教。4.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四、案例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

6、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设计中,我还注重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中国古典乐曲,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结尾学生谈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延伸。我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力求学生的能力在展示

7、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2.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3.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

8、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课文解析:爱莲说共119字,全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1段以菊花和牡丹为陪衬,表明自己独爱莲,并描写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第2段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为比较对象,点名莲花的比喻意义,突出了莲在自己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

9、的鄙弃与厌恶。爱莲说这篇百字短文,但含义深远。在写法上,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写莲花,以“花之君子”贯穿全文,借花喻人。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七、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3.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八、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等九、教学流程(一)、导入(1)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中有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

10、莫随残叶堕寒螗。”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的服装,着上朴素的衣裳。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2)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出示课题:爱莲说)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

11、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2、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展示疑难词句)独:唯独、只 自:从 盛:很、非常予:我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谓:认为 鲜:xin,很少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7.学生齐读。(三)、问题探究(展示探究的问题)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说”? 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4.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6.

1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7.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8.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四)、朗读背诵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3.学生

14、自己背一背;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六)、拓展延伸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

15、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1.归纳主题(找出中心句)2.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反衬(1)陶渊明 爱菊 世人 爱牡丹(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 予 爱莲(2)菊 花之隐逸者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衬托,表现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莲 花之君子者(3)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何人(衬托,感慨世风恶浊,表现作者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 众(八)、布置作业1.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16、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7、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翻译重点句子 1)可爱者甚藩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九)、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托物 喻人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十)、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

18、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其实,关于莲花的知识还有很多,如莲花的历史、品种;莲叶的防水技能,与莲有关的诗词、歌曲、谜语,著名的赏荷胜地,莲与佛教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莲文化,课后我们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交流。十、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与莲有关的诗词,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陋室铭刘禹锡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

19、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20、。”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

21、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