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 寄干宝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干宝和搜神记的文学常识。1、 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以”“其”“之”“或”等词的多种用法。2、 分析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3、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简介干宝和搜神记导入。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现在属河南)人。少勤学,博学多才。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渡江后,召为佐著作郎。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因平定杜弢之乱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王导上疏建言宜备史官,乃命干宝兼领国史,后辟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等官。卒年约近五十。 干宝是东晋著名的文史
2、学家,著述颇丰。所著晋纪20卷(已佚),时称“良史”。此外还有易、礼和春秋左氏传的注、论,干子、百志诗等多种,均已散佚。所著搜神记为东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原本30卷,已佚;今本20卷,为明人胡应麟所辑,已非原貌。中华书局版今人江绍楹校注本较好。据作者自序,干宝写作此书的用意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鬼神迷信、因果报应。但书中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细致生动,情节也较完整,故事虽多神异怪诞,想象却瑰丽奇幻。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词语 (1)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2)隰(x):低湿之地。 (3
3、)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4)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5)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6)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7)啖(dn淡):吃。 (8)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9)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 (10)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1)朝(zho召):初一日。 (12)啮(ni聂)
4、:咬。 (13)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 (14)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5)无相:没有福相。 (16)缇萦(t y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7)潜行:偷偷逃走。 (18)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责):咬。 (19)诣:到。 (20)怀剑:怀中藏剑。 (21)将犬:带着狗。 (23)米糍(c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麨(ch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 (25)囷(qn):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
5、l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乍):感叹。 (29)汝曹:你们。(30)哀愍(m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试译。三、细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虽较简单却很完整,叙事也井然有序。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事件,展开矛盾。闽中庸岭,有大蛇为害,郡县官吏束手无策,还听从大蛇的意旨,残忍地以童女祭蛇。累年已用九女,蛇害依然。其次,写将乐少女李寄不顾父母反对,挺身而出,主动应募。再次,写李寄斩蛇的经过。她事先“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做好周密安排、充分准备,表明她不信邪,不畏凶残,对即将到来的拼斗胸有成竹。届时她“诣庙中坐,怀剑将犬”,沉着应对。又“先将数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设巧计引蛇出洞。乘大蛇“啖食”之际,放犬“啮咋”,自己从后奋力砍杀,终于为民除去一大祸害。斩蛇的过程,既表现了她的机智,也表现了她的勇敢。复次,写她入穴寻得九女髑髅,叹其怯弱,哀其不幸,自然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四、复述故事五、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