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能力: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树立法制观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宪法相关知识,观看在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上习近平的一段讲话,总结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均在于实施,也就是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引入新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依法治国
2、之初识篇新知自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呈现PPT,思考什么依法治国,找一些同学谈谈自己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的看法。2.呈现目标:学生运用3分钟时间自学教材,并完成白板上的两个表格1.谈谈对依法治国这四个字的看法。2.根据所发材料,完成新学自知的内容。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并完善表格内容,并展示 三、依法治国之感悟篇一)走进生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依法治国的实例,并感悟这些事例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含义和重要性的。要求: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23个事例。(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以让学生明白该怎样感悟分析,并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学生)
3、1.分小组讨论生活中依法治国的案例,并展示。2.仔细倾听他人的答案并点评。二)拓展延伸唇枪舌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从校园内的孔子像引入儒家的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引发小辩论,以德治国更重要还是依法治国更重要?(提示:应提醒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进行辩解)总结: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民的自制力,而对于那些自制能力较差的人就要运用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同时也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学生根据分组准备相关知识,进行辩论。四、依法治国之提升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两步走:1.自我盘点请同学们总结这节课所讲述的内容2.教师以知识树的形式展
4、现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自我盘点上课所学内容,并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盘点通过播放微课法律版块七、八年级,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法律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五、依法治国之运用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呈现PPT,请学生讨论【时政分析】和【案例分析】两部分内容,并请同学上黑板为大家展讲。【时政分析】以下材料怎样体现了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 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个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
5、法可依。【案例分析】 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入手,具体分析以下材料体现的道理。材料一:继“三聚氰胺”事件后,2013年蒙牛又出现员工私自篡改保质期,将一批过期牛奶出售给全国各地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将蒙牛驻义乌销售经理王某刑拘。而相关涉嫌修改保质期的蒙牛员工也必将承担法律责任。材料二: 2014年3月1日和4月30日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和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先后发生两起严重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案件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第一时间调集各方力量,提供最好医疗条件,一对一救治伤员,并迅速调集武装警察力量参与案件的侦查,全力做好善后工作。经过各方的努力,两起案件均已告破,昆明和乌鲁木齐居民也已恢复正常生活。学生小组讨论,并上台做小老师,为全班同学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