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锋与天气重难点妙招设计单课题: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锋与天气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2017年版第12页)(一)、课程标准原文14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系统的成因。(二)、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重点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锋与天气这一部分内容具体有以下要求:1、运用示意图: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够说出锋的形成示意图、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中的组成要素、重要概念(锋面、锋线)和冷、暖锋的符号,并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2、运用简易天气图: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等压线天气形势图上指出锋面位置及其性质,
2、解释当时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以及图上地点在该种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及其未来的天气变化。 二、从单元整体把握学科核心素养1、单元知识体系【教材分析】此部分内容原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主要是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其中本章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气旋、反气旋知识,并且已在简易天气图上识别了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同时通过对气旋雨的成因分析,已经了理解了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暖湿气流上升凝云致雨,为本课
3、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天气系统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表现,而天气图则是气象科学的语言。在等压线绘制的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又是本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践的理论归宿。2、学业目标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后,能够通过绘制冷、暖锋的简单示意图,对比分析冷、暖锋的区别,说出三种锋的概念,形成、及活动特点(综合思维);能够解释当地近期(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次冷锋过境天气的形成过程,并在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上标出冷、暖气团和冷锋、暖锋(区域认知);能够运用近期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预报本地未来冷、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地理实践力);树立把握自然规
4、律、趋利避害的科学观念(人地协调观)。三、由学情定重难点1、学情: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多变的天气”,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感性了解,但是关于各种天气成因的理性认识有待深化。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简单的地理图像。在本单元前两节的学习中已掌握大气运动的原理,有了利用等压线图的判读风力、风速和风向等地图知识。2、(重点中的)难点:由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画图能力一般,尤其教材对气团概念的解释过于简单,学生不仅对于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对气团推动锋面引起的天气变化也难以理解;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等压线地图上解释常见天气系统
5、的成因,用科学理论客观论证天气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还是首次,而且综合性很强。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冷、暖锋的简单示意图,对比分析冷、暖锋的区别,能够说出三种锋的概念,形成、及活动特点;2、结合具体生活体验和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能够解释冷、暖锋过境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天气变化过程;3、在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上标出冷、暖气团和冷锋、暖锋,能够运用近期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预报某地未来冷、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二、教学策略1、主要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2、教学妙招(1)重整教材顺序。把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12页内容要求把本节课(锋面天气)的教学放到1.4天气
6、系统的教学内容与1.5气压带、风带和气候之后。(2)运用切身生活实际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上课期间(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次冷锋过境天气导入,展示本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具体气象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认识冷锋天气过程,进入新课学习。在学习了气团、锋面天气之后,让学生来解释新课开始时教师展示的气象资料,说明冷锋天气过程,推理暖锋天气过程。(3)温故知新。气团概念是理解锋概念的前提,利用亚洲季风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气团与锋的概念。(4)直观图示教学。学生抽象想象思维较弱,需要利用图形加以引导。充分运用示意图讲解,要求学生说出锋的形成示意图、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中的组成要素
7、、重要概念(锋面、锋线)和冷、暖锋的符号,并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5)小步骤问题驱动。在简易天气图(等压线地图)上,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确立气旋南北两侧的冷、暖气团位置,冷、暖气团交汇于低压槽中确立锋面位置,再根据气旋运动方向确立锋面的类型。最后,让学生根据气旋移动的方向,解释当时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以及图上地点在该种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及其未来的天气变化。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问题发现秋季快过去了,就要进入冬季,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也在悄然变化着。我们知道天气与气候不同,天气是短时期的大气运动状态,同学们还记得最近我们淮北地区的天气变化情
8、况吗?有同学说:“忽冷忽热”。投影显示淮北市最近10天的天气资料后,设下疑问:为什么天气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谁导演了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呢?,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其求知动机。运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开头,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性。 1、 能够通过绘制冷、暖锋的简单示意图,对比分析冷、暖锋的区别,说出三种锋的概念,形成、及活动特点;2、 能够结合具体生活体验和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解释冷、暖锋过境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天气变化过程;3、 解释当地近期(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次冷锋过境天气的形成过程,并在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上标出冷、暖气团和冷锋、暖锋;能够运用近期简易锋面气旋天气图预报某地未来冷、暖锋过境
9、的天气变化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 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新课学习1气团【自主学习】1、在教材找出气团的概念与分类知识;2、联系前面学过的东亚冬季风、夏季风的冷暖、干湿性质来理解冷、暖气团的冷暖、干湿性质。简要阐述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形成冷气团,性质冷干;夏季亚洲东南热带太平洋洋面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形成暖气团,性质暖湿。通常情况下,冷气团来自较高纬度,暖气团则相反。简要阐述,温故知新。气团,锋(PPT:示意图)【合作学习】仔细看示意图中锋包括哪些要素,锋面的特征,锋线的位置,冷暖气团的位置。然后,同位
10、两位同学一起动手绘制完成示意图。运用示意图,演示讲解相关概念,强调锋面总是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方倾斜;锋面附近,因暖空气降温,气团移动等,常伴有一系列天气现象。讲授介绍学习本节重点内容之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会感觉太抽象。锋的分类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前后衔接,维持思维的连续性。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1、阅读教材,理解冷锋的形成过程。2、观察教材冷锋及其天气图,指出:冷、暖气团移动方向;锋线符号及其移动方向;锋面附近雨区降水的位置(锋前或锋后)。3、绘制冷锋示意图。4、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冷暖色调的卡纸来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角色扮演法)
11、,另一位同学根据演示说出怎样判断冷锋的方法。引导学生演示出冷锋的形成过程后,展示冷锋示意图,对学生的演示过程及判断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并强调锋线和冷锋的符号。运用模拟演示,是激发表演者和观众的兴趣,同时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分析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前后位4个同学画图演示:1.冷锋过境前,该地最初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气压、阴晴等天气怎样?2、冷锋过境时,该地气温、气压、阴晴等天气怎样?2.冷锋过境后,该地最终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气压、阴晴等天气怎样?;3.这一过程形成了怎样的天气系统?请一组同学的代表到黑板画图演示,其他各组同学评价补充,最后教师就关键知识
12、点点拨(例如,暖气团被沿冷锋面抬升,凝云致雨落在锋后冷气团一侧;单一气团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师生共同配合下,把抽象的问题图象化、趣味化,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PPT): 1、回顾上课开始时投影显示的淮北市最近10天的天气资料,回答当时设下疑问:为什么天气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谁导演了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呢?2、进阶练习(见右侧表格)展示PPT练习题,启发学生思考完成。读下面的北京市2018年2月26日3月2日天气变化图,回答12题。1.符合北京市2018年2月26日3月2日天气变化情况的是( ) A.2月27日天气晴朗温暖 B.2月28日白天出现小雪天气 C.3月1日白天盛
13、行4级南风 D.3月2日出现晴转多云天气2.导致北京市2018年2月26日3月2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 巩固冷锋相关知识点,同时为暖锋的知识点作铺垫。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根据冷锋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前后位4个同学讨论暖锋:形成过程;冷锋过境某地前、时、后过程中发生的天气变化。提问,PPT展示暖锋示意图,强调冷、暖锋的差别。以比较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准静止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冷锋、暖锋的天气变化过程,两种气团势力相当产生的准静止锋天气状况如何呢?思考,看书,回答问题。引入昆明、贵阳两地名由来与冬半年两地间准静止锋的关系。结合
14、地名典故的天气现象,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知识联系。过渡用等压线绘制的天气图是气象台站分析预报天气的科学依据,同学们目前已经学过了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现在就让我们来利用天气图预报天气吧。科学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根本途径与最终目的。新课学习2锋面气旋天气图的判读前后位4位同学合作学习,观察PPT给出的锋面气旋图(见右格),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锋面只能存在于低压槽上?可以根据纬度确定低压槽南北两侧的气团性质么?能否根据气旋运动形势判断锋面的类型?在图上用锋线标出冷、暖锋及其雨区。给出PPT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问题驱动,把学习引向深入。深度学习高阶练习下图是某地区近
15、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所在半球是是(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3)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 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 D m地晴,n地有雨(4)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 A.图 B.图 C.图 D.图适当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一起来做这个练习。综合提升、深度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师生总结1、 锋面为什么必须弯曲?2、 简述锋面气旋天气图上判断锋面类型的方法。师生声情并茂总结。问题提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归纳能力板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锋与天气一、锋与天气二、锋面气旋天气图(北半球)的判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