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郧西县观音镇五顶坪完全小学 徐正华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教材的第33页35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回答,师板书:a+b=b+a (a+b)+c=a+
2、(b+c)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二、新授 观察教材第24页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为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例5、例6并板书。 板书:(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学习例5。 1)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通过理解,找出需要得到的信息:(1)共有多少个小组。(2)每组的人数。 2)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在练
3、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4)汇报。板书:425=100(人) 254=100(人) 5)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425和254两个算式都是求“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结果怎么样?(相等)既然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 板书:425=254 6)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举例。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 8)归纳总结。 思考与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 不同点
4、: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发现的规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9)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2、学习例6. 教学过程同上。 三、巩固与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反馈) 1、填空。 2573=( )( ) a( )=35( ) ab=( )( ) 2574=( )( )7 (7125)8=7( )( ) 2、教材25页的做一做,教材27页的第1、2题。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教材27页的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