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07 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主考教师: 肖稳发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姓名 _ 学号 _化工原理(二)课程试卷B(本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得分题分2015820121510100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_。答案: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2、按操作压强分,蒸馏可分为常压、减压和加压蒸馏,对于在常压下沸点为室温的混合物,一般应采用_蒸馏,对应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的物质,一般应采用_蒸馏。答案:加压蒸馏,减压蒸馏3、某精馏塔操作时,在进料流量及组成、进料热状况和塔顶产品流
2、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回流比,则此时塔顶产品组成 ,塔底产品组成 ,精馏段蒸气量 。(填“减小,不变,增大”) 答案:增大;减少;增大4、板式塔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的状态中,_和_是优良的塔板工作状态。答案:泡沫状,喷射状5、分离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五种进料热状况中,_进料的q 值最小,其温度越低,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_。答案:过热蒸汽,越小6、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大,则亨利系数E_,溶解度系数H_,相平衡常数m_。(填“减小,不变,增大”)答案:不变,不变,减小7、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溶质分压总是_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在平衡线的_。答案:大于,
3、上方8、_扩散适合于描述精馏过程,_扩散适合描述吸收过程。答案:等分子反向,单向9、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_,答案:湿球温度10、空气经一间壁加热器加热后,焓_,相对湿度_。(填“减小,不变,增大”)答案: 增大,减小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共15分)1、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A 提馏段操作线与线 B. 平衡线 C平衡线与精馏段操作线 D. 平衡线与 线答案:A2、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q、 F、不变,减小,则( )。A. D 增大,R 减小 B. D 不变,R 增大C. D 减小,R 增大 D. D 减小,R 不变
4、答案:C3、若某精馏塔正在正常、稳定的生产,现将增加进料量,且要求产品质量维持不变,易采取的措施为( )。A. 加大塔顶回流液量 B. 加大塔釜加热蒸气量C. 加大塔釜加热蒸气量以及冷凝器冷却水量 D. 加大冷凝器冷却水量答案:C4、精馏塔在、一定下操作时,将加料口向上移动一层塔板,此时塔顶产品浓度将( )。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不确定答案:B5、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 气体混合物 B. 液体均相混合物C. 气液混合物 D. 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答案:A6、吸收速率主要决定于通过双膜的扩散速度,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的相对运动,提高吸收效果,则要( )。 A 增加气膜厚度
5、和减小液膜厚度 B. 减小气膜和液膜厚度C 增加气膜和液膜厚度 D. 增加液膜厚度和减小气膜厚度答案:B7、精馏塔设计中,若进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理论板数(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确定答案:A8、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OG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判断答案:C9、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其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阶段区分的标志是( )。A. 平衡水分 B. 自由水分 C. 结合水分 D. 临界含水量答案:D 10、若湿物料在恒定干燥过程中,其表面温度一直等于干燥介质的
6、湿球温度。据此,关于该干燥过程的下列议论中( )。甲:物料中湿分的排除受表面汽化控制。乙:物料始终处于恒速干燥之中。丙:干燥过程中排除的湿分仅为非结合水分。丁:干燥过程排除的湿分全部是自由水分。A. 甲、乙、丙、丁对 B. 甲、丙、丁对C. 乙、丙、丁对 D. 甲、乙、丁对答案:A三、(8分)某连续精馏操作分离二元混合溶液,已知操作线方程为:精馏段 提馏段 ,若进料时,原料中气相分率为1/3,求塔顶及塔底产品产率及回流比。分析:若求产品产率,必须确定塔顶产品,塔底产品和进料的组成。将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分别与对角方程联立,即可确定塔顶,塔底组成。而进料组成可由两个操作线方程与进料
7、方程联解求得解:联解 及得塔顶产品组成(1分)再联解 及 得塔底产品组成部分(1分)再联解 及 得,(1分)将此代入线方程,且由题巳知 解得(2分)由全塔物料衡算式 及全塔轻组分物料衡算式 知塔顶产品产率 (1分)塔底产品产率 (1分)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斜率 解得 (1分)四、(20分)在一常压精馏塔内分离苯和甲苯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进料量为1000kmol/h,含苯0.4,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苯0.9(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塔顶中苯的回收率不低于90%,泡点进料,泡点回流。已知a=2.5,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试求:(1)塔顶产品量D、塔底残液量W及组成xw;(2)
8、最小回流比;(3)精馏段操作线方程;(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解:(1) 求塔顶和塔底产品量 由 F=D+W FxF=DxD+WxW DxD/FxF=0.9 (1分) 得 (1分) =1000-400=600 kmol/h (1分) (2分)(2) 求最小回流比 由题可知 因为泡点进料,所以q=1, (1分) 平衡线方程为: (1分)把代入平衡方程得, yq=0.625 (1分) =1.22 (2分) (3) 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2分) (2分) yn+1=0.647xn+0.318 (1分) (4)求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1分) V=V+(q-1)F=D(R+1)=1132 kmol/h (1
9、分) (2分) (1分) 五、(12分)(1)在温度为35下,浓度为0.0002的SO2 溶液在气相中的分压,求亨利系数E;(2)在温度为35下含SO2 为 0.001(摩尔分数)的水溶液与浓度为0.03(摩尔分数)SO2 的混合气体接触,总压为101.3kPa,通过计算说明以下过程是吸收还是解吸过程,推动力是多少(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3)气液组成及总压同(2),温度降至15下,通过计算说明以下过程是吸收还是解吸过程,推动力是多少(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在15,SO2的E=0.294104kPa)分析:(1)根据公式求出亨利系数;(2)(3)问通过亨利系数求出m,根据求出
10、,比较的值,确定是吸收还是解吸。解:(1) (2分)(2分)(2) (1分) 根据相平衡关系,得 (1分) (1分) (1分) (3) (1分) (1分) (1分) (1分) 六、(15分)在101.325kPa下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的氨,已知氨的摩尔分数为0.1,混合气体于40C下进入塔底,体积流量为1800m3/h,空塔气速为1.2m/s。吸收剂用量为理论最小用量的1.1倍,氨的吸收率为95%,且已估算出塔内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KYa =0.1112 kmol/( m.s )。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 2.6 X。求:(1)最小液气比和吸收剂的用量(kmol水/s);(2) 塔径
11、,m;(3)填料高度,m。分析:(1)最小液气比,根据物料衡算来计算;(2)先求出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再求吸收剂用量;(3)根据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求塔径;(4)根据公式或者求出传质单元数,再求出传质单元高度,填料高度解答:(1) (1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3) (1分) (1分) (1分) (4)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或者 七、(10分)已知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湿度为0.080kg水/kg绝干气,若总压强为101.33kPa,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7.85kPa,试用解析法求:(1)湿空气中的水气分压,Pa;(2)相对湿度;(3)湿空气的比体积;(4)湿空气的比热容;(5)湿空气的焓。分析:此题属于干燥的基本概念计算,需要掌握湿度、相对湿度、比容和湿空气焓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解:(1)湿空气中的水气分压 由 (1分) (1分) (2)相对湿度 由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s为17.85kPa,则 (2分) (3)比体积 由 (1分)则 (1分) (4)比热容由 (2分)(5)湿空气的焓由湿空气的焓I =(1.01 +1.88H)t +2490H (1分)则 I =(1.01 +1.880.080)50 +24900.080 I = 257.2 kJ/ kg绝干气 (1分)考试试卷第9页,共9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