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设计者:詹涛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
2、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
3、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钱硬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
4、)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巩固训练,形成技能 3、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是让学生调查一些物品的质量,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调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4、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是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练习。在学生建立了克和千克的观念后,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5、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有的题中两边的单位不同,可提醒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6、完成教材第89页第6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时,先让大家估测其中一名同学的体重,记录下来,再称出这名同学的体重,比一比,看谁估得准。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称出组内每一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组内同学的体重,看一看谁最重,谁最轻。【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