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P49例2)。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师引导学生找出题
2、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48二、探究新知: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a、估算:4850?3740?5040=2000(盒)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生1:竖式计算三、自主探究?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4、?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四、新知巩固:巩固练习。1、练习十一第1题。2、练习十一第2题。3、练习十一第3题。4、练习十一第5题。五、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2 41 2 4 8 242=482 4 2410=240-2 8 8 48+240=288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学反思 本课节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
5、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为学习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因为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6、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在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时,讲清竖式乘法的算理和做竖式乘法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其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为了巩固知识采取练习法,使知识逐步掌握熟练: 1、4个计算 2、改错:通过改错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在计算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3、加强练习。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达到熟练生巧的目的。 4、通过应用题的问题解决让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后对这堂课进行认真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发扬: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程序设计合
7、理。 3、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4、小组合作探究有效。 5、联系方法的多样化强化了学生知识的熟练掌握。 6、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两点: 1、教学时的时间把握还有待改进。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过长,使的后面的教学时间较紧,学生当堂练习的题目较少。 2、讲完例题后,如果再叫几名学习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学校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力图从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