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院2021 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Azcj2021221)。作者简介院唐飞(1984-),男,安徽芜湖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收稿日期院2023-03-05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影响唐飞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摘要:运动类 APP 服务导向相对明确,能在体育运动实践方面为客户提供部分层面的内容指导。基于对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特点,围绕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进行实验,明确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提
2、升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应用服务能力。关键词:运动类 APP;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23)03-0074-03现今,运动类 APP 的广泛普及,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高校应在分析运动类 APP 服务功能的同时,针对运动类 APP 的服务特点进行内容解析,结合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进行运动类 APP 的服务筛选,保证运动类 APP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应用价值。1 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特点1.1 丰富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容运动类 APP 的软件程序通常分为个性化锻炼、体育运
3、动教学、付费运动指导、体育运动数据记录及运动服务项目推进等基础模块。其中,个性化锻炼的模块设计,可以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运动能力,并拓展运动类 APP 的软件服务功能,使大学生能根据自身运动能力及运动特点科学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另外,部分运动类APP 将网络社交功能加入平台设计,可以让大学生在开展运动社交的同时,更好地积累体育锻炼的经验,帮助大学生填补部分体育锻炼的内容空白,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锻炼环境。因此,运动类 APP 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一的问题,并为大学生积极开展多元化体育锻炼实践夯实基础。1.2 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4、与制约因素相对较多,锻炼内容乏味是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虽然部分大学生养成了定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却未能充分保持良好的动力及合理规律,这使大学生体育锻炼无法形成完善的运动体系。运动类 APP 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体育锻炼内容的趣味性,体育运动数据记录功能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基于体育竞赛的运动逻辑,提升体育锻炼的竞争意识,并合理地规划体育锻炼时间及内容,保证体育锻炼的规律性与周期性。因此,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运用,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教育支持与内容指导,使大学生能基于体育锻炼的科学要求,积极参与多种运动实践项目,解决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动力缺失及运动锻炼意识不足的问题。1.3 加强
5、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开展体育锻炼,对于提升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着推进作用。运动类 APP 的使用可以基于专业化体育运动教育指导,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提供支持。其中,运动类 APP 的付费指导功能,可以帮助大学生基于自身体能优势定位体育锻炼项目,使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提2023 年 6 月普洱学院学报Jun.2023第 39 卷第 3 期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Vol.39No.374升某一项体育运动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 基于运动类
6、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行为影响的实验设计2.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将在安徽省选择两所高校开展实验对比。其中,A 高校主要采取教师引导的学生自主锻炼,B 高校则基于运动类 APP 的使用,由教师为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为更好地消除个体化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次实验将把学生身高、体重控制在 172耀177cm 与 55耀70kg 之间。为减少数据误差,实验将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设计。2.2 实验内容此次实验共计 8 周,将在实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分别进行两次成绩测试。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200m 仰泳、8m 软梯攀爬、1 500m 长跑及快速侧向交叉步五项内容。之所以选择以上五项内容,主
7、要原因是探究运动类 APP 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对学生在以上五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测试学生是否能适应包括敏捷类、耐力类、力量类的体育锻炼活动。结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适应能力的分析,探究运动类 APP 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其中,此次试验将采用记分制进行运动成绩测试评价。坐位体前屈,2-8cm 为 1 分、9-12cm为 2 分、13-16cm 为 3 分、17cm 及以上为 4 分。200m 仰泳,290-335s 为 1 分、240-289s 为 2 分、205-239s 为 3 分、204s 以下为 4 分。8m 软梯攀爬,230-270s 为 1 分、190-229s
8、为 2 分、155-189s 为 3分、155s 以下为 4 分。1 500m 长跑,380-420s 为 1分、345-379s 为 2 分、310-344s 为 3 分、310s 以下为 4 分。快速侧向交叉步,左右各一次为一组。每分钟 15-23 组为 1 分、每分钟 24-29 组为 2 分、每分钟 30-35 组为 3 分、36 及 36 组以上为 4 分。本次实验 B 组将使用 SitUps 及 Runkeeper 两款运动类 APP 开展实验设计。主要项目包括抬腿仰卧起坐,左右各一次为一组,每次 10 组;两腿屈膝仰卧起坐,每次 8 组,每组 4 次;叠腿蜷曲仰卧起坐,每次 2
9、组,每组 8 次;屈膝抬腿仰卧起坐,每次 3组,每组 5 次;正手引体向上,每次 10 组,每组 2次;反手引体向上,每次 8 组,每组 2 次;负重引体向上,每次 3 组,每组 4 次;徒手深蹲,每次 2 组,每组 30 次;跪式深蹲,每次 8 组,每次 4 次;负重深蹲,每次 20 组,每组 2 次;10m 深蹲跳,往返一次为一组,每次 3 组。B 组运动员将按照以上运动类APP 训练内容参与体育锻炼,A 组运动员将按照教师常规体育教学课程参与体育锻炼。2.3 实验过程从表 1 实验数据看,A 组与 B 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基本相近,部分项目测试成绩保持一致,成绩总分均为 14 分,满分
10、为 20 分。在实验开始的第 4 周,B 组大学生运动员能运用多种运动类 APP开展体育实践及训练,促使 B 组大学生在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运动协调性等方面有显著提升。A组运动员采取的常规训练模式,虽然也能相应提升运动能力,但由于缺乏运动类 APP 的数据支持,故无法有效了解 A 组运动员的体育锻炼能力变化。表 1实验开始前测试成绩2.4 实验结论从表 2 的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类 APP 的运用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B 组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育锻炼适应能力得到充分强化,在耐力类、敏捷类及力量类体育训练项目中表现较为优异,总分成绩达到 18 分,接近满分的 20 分。A组运动员虽
11、然在运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但成绩提升与 B 组运动员相比相对滞后,未能在成绩测试阶段取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成果。所以,A 组运动员对于耐力类及力量类的体育锻炼项目适应能力与 B组运动员存在差距。需要明确的是,A 组运动员部分学生的个人成绩差距相对明显,使其对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产生较大影响。B 组运动员则有效消除个体化差异对于测试成绩的影响,内部成员测试成绩较为相近。因此,运动类 APP 的专业化体育锻炼指导为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适应能力提供了帮助,让坐位体前屈200m 仰泳8m 软梯攀爬1500m 长跑快速侧向交叉步总分A2334214B3233314唐飞: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影响7
12、5大学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拓展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另外,根据表 1、表 2 的测试成绩分析,B 组大学生运动员之所以能在测试方面保持优势,主要原因是基于运动类 APP 的内容指导,掌握了各类不同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技巧,大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体能及体育运动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体育锻炼实践。反观,A 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了盲目性的问题,但却未能帮助 A 组运动员掌握相对丰富的体育运动技巧,使 A 组大学生通常在体育锻炼方面将使蛮力、用寸劲作为提升运动能力的主要方向,降低了部分体育锻炼项目的实训效果。可以说,运动类 APP 的使用,帮助 B 组大学生细化了体育锻炼的内容,B
13、组大学生在找准体育锻炼方向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强化 B组大学生在部分体育锻炼项目中的运动优势,使其能更加自主地开展体育锻炼实践。最终,为 B 组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反超夯实基础,实现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运动效果、运动有效性及运动实效性的全面强化。表 2实验结束后测试成绩3 基于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策略3.1 加强运动类 APP 内容筛选加强运动类 APP 的内容筛选,是指将适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作为运动类 APP 内容筛选的主要目标。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能力及运动适应性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类 APP 的运动必须基于以上两项内容进行目标选择,
14、从而提升运动类 APP 的应用有效性。譬如,针对体能素质不佳的大学生,要在运动类 APP 的选择方面,要加入运动强度低及动作简单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基于运动类 APP 的内容指导,提升多方面的体育锻炼能力。对于体能素质相对良好的大学生,则可将运动强度高及内容相对复杂的运动类 APP 应用于体育锻炼设计,使大学生能在现有体能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多方面的运用能力,让大学生具备更高的体育运动素养,解决大学生运动能力不足及运动效果不佳的问题。3.2 制定运动类 APP 的应用计划制定运动类 APP 的应用计划,是指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变化,调整运动类 APP 的应用方案。根据表 2 的实验
15、数据来看,B 组大学生经过运动类 APP 的内容指导,在综合体能素质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运动类 APP 对于体育锻炼内容的细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了多种体育锻炼技巧,增强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适应性,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体能素质优势,弥补了部分项目中的体育锻炼不足。另外,制定运动类 APP 的应用计划,能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类 APP 的应用指向性,解决大学生对运动类 APP 应用存在的盲目性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体育锻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而具备更强的体育运动素养。4 结语综上所述,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多方面帮助,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16、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类 APP 的运用,应基于 APP 服务功能、锻炼内容及指导服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选择具备良好运动适应条件及运动灵活性的运动类 APP 开展体育锻炼实践,从而强化运动类 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指导能力。参考文献院1张皓天,等.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运动习惯培养的研究到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86-1589+1595.2谢瑞青.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晨跑锻炼行为的应用对策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1):34-35.3孙宏伟.运动类 APP 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39-41.4徐云.运动 APP 对连云港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02):78-82.5何凡.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效果的影响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3):68-70.坐位体前屈200m 仰泳8m 软梯攀爬1500m 长跑快速侧向交叉步总分A3424316B3344418普洱学院学报7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