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财政局年度工作计划 一、围绕两大战略建设,支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的科技领军人物创新创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经济新增长点。推进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软件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支持跨江发展,加大对一区两县扶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2、支持环保优先,
2、资源节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好各项财税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实施污染企业搬迁。结合“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增加对综合性、公益性强的重大环境建设项目的投入,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3、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郊县经济较快增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重点突出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保护和优化生态环
3、境,建立和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等。加大财政直补力度,做到真正让每个农户受益。在坚持“政府扶持、企业联办、风险共担”原则基础上,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普惠于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推进“教育优先”战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实现“学有所教”。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缩小城乡教育事业发展差距。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助学政策,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支持职业教育事业,深化“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在免收义务教育杂费基础上,实现课本费减免。全面完成农
4、村义务教育化解负债工作。 2、实施扩大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劳有所得”。有效筹集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支持新生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等群体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继续做好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就业服务补贴。支持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3、完善各项保障、救助制度,不断增加惠民投入,促进“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尽责、公众自立、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制。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确保及时发放;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等各项社会救助的财政补助标准,实现应
5、保尽保。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大重病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各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工作。配合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增强基金支付能力。支持城镇廉租房建设,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4、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保障“病有所医”。增加投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公立医院深化改革,维护其公益性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要求,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持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全市医疗
6、保障水平。 5、支持文体事业的繁荣发展。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做好新建文化场馆运转经费保障工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建设。 6、支持“平安南京”创建,加强和谐南京载体建设。加大科技强警扶持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经费,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社会基层的和谐稳定。支持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的安全感。 三、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不断提高依法理财、为民理财水平 1、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
7、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等财政改革。逐步加强资金归口管理,改革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对市级预算单位授权支付的控制管理。逐步完善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提高收缴和管理的效率。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将所有非税收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统筹安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2、继续推进土地出让金规范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省的相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资金的跟踪问效,注重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建立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分配、支付安全、高效。建立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和控制业务风险、制约制衡的财政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 4、加强调研,主动应对政策变化,减少震荡。与相关部门加强调研,进一步分析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市财政收入、经济产生的影响。密切关注国家增值税转型、燃油税出台、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动态,提前思考和应对。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