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区罗坝乡田河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方案 中共xx乡委员会 关于xx乡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规划(2012-2020)的报告 县委“双联”办: 现将xx乡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规划(2012-2020)随文上报,请审查批复。 特此报告 中共xx乡委员会2012年7月29日 xx乡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帮扶规划(2012-2020) 按照市县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部署和xx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xx乡xx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乡西南部,距离县城xx公里,全村共有x个社,xx户
2、,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人均xx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目前,该村支柱产业以劳务输出和服务业为主。全村平均海拔xxx米,年均温xx,年降水量500-600mm,全年无霜期150天,适宜苹果种植。该村有贫困户xxx户xxxx人,特困户xxx户,xxx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条件差;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部分农户家中有长年生病的人和痴呆傻等残疾人,家中因病因残带来的债务较大,致使并不富裕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
3、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和政策叠加的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目标 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xx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
4、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xxx元,减少贫困人口800人,森林覆盖率3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奋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控制人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拴带子、坡地种绿肥盖地膜铺毯子、山下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农田集中经营收麦子的立体生态农业致富农家。确保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近期目标: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人均栽植1亩果园,人均种植1亩地膜玉米,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850元。村民
5、养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林果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初见效益,通过三年时间,使该村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和其它非农产业所占经济比例为41.7: 20.6: 37.5。0.2,转移劳动力375人以上,劳务收入6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无危旧房。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实现
6、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任务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xxx新植苹果园建设。按照全乡农业产业五年规划,2011年在xx村xxx新植苹果园500亩,栽植苗木3万株,资金约8.4万元;地膜5吨4.5万元;尿素25吨4万元,磷肥24.2吨1.9万元;农药0.15万元,共需18.95万元。 2.果园管理。成立果园管理服务队1支6人,需配备农用四轮托拉机1台,旋耕机1台,需要资金3.5万元,电动喷雾器3台0.24万元,管理基金7.5万元,共需资金11.24万元。 3.旱作农业。按照全县旱作农业实现全膜化的要求,今年计划种植1100亩,需
7、地膜13吨7.33万元。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对村域范围内的田间道路,水毁道路及时维修,保持村内卫生干净,整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成果进行积极巩固,合理进行管理,确保规范运作;完成xx社1.5公里通社道路建设,并配套涵管和沙石铺垫等设施,基本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田间道路: 为了彻底解决该村梯田产业道路路面狭窄、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等问题,需开通田间道路,其中对部分路段进行铺沙。 3.整治村容村貌: 为彻底解决村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垃圾归集处理,设立垃圾集中处理场1处,雇佣清洁工人6人以上。 (三)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荒
8、山绿化:2012年完成荒山荒沟绿化200亩,2013年荒山荒沟绿化比例达到40%,2015年绿化比例达到100%,2020年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0%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栽植绿化林、防护林等,到2020年“四旁”植树达到3万株。 3.梯田改造。2012-2015年实施坡改梯、劣质梯田改造400亩。 (四)大力保障民计民生项目建设 1.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2-2013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了村级文化广场一处,为了适时举办大型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修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配套音响设备1套,共需资金34万元。 2.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00多人,村内老年人没有集中的活动场地
9、,活动形式基本局限于散步、打扑克、下象棋等。为解决村内老年人无处活动、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新农村计划配套新建建筑面积100平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1处,并配套各类文体娱乐设施,需资金45万元。 3.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等各类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需资金10万元。 (五)大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完善村群众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宣讲实用致富技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依托远程教
10、育、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六进六促到农家”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增强农民创业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3.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行业优势,依托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
11、筛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 4.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免费婚前体检、优生监测工作,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检查比例达到100%,全力落实以“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叶酸免费投服率达到100%,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五、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导,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市上方案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
12、突出抓好村庄、面山和道路沿线绿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庄前屋后栽植杂果。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户。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扎实做好“三清五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对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掩埋。到2013年使联系帮扶的xx户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达到村容村貌美化,四旁绿化,生活环境整洁温馨。 (二)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门路。认真落实市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
13、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户帮扶,帮助农户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抓住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机遇,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分类施策解决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户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加强普惠政策与行业优惠政策的对接,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先安排到贫困家庭。特别要找准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实施
14、“成才、致富、健康、保障”四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各种项目、政策资源,集中向计生“两户”倾斜叠加。 (四)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帮扶。在认真落实县级领导XX县区直部门帮扶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 (五)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各项政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建设。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快
15、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统筹抓好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等政策落实,确保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2年底在全村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六)培养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两后生”免费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水保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型服务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
16、产经营型人才。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肉牛改良、苹果标准化生产、秸秆加工转化、设施蔬菜生产、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三沼”综合利用、减灾防灾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精良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鼓励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购臵农机具,最大限度拓展农机作业领域,着力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七)坚持强基提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基层村党支部工作创新,坚持抓产业首先抓班子,抓班子首先抓干部的发展意识,选产业型干部,配产业型班子,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加强村社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