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0.20KB ,
资源ID:774465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744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sd****19】。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sd****19】,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asd****19】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docx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及时破解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超过2007年年初预期。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快、效益好、动力增强。全年生产总值实现7077.2亿元,按

2、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超过预期1.1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的影响,夺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粮食总产达到793.1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近2871.9亿元,增长15.8%,超过预期0.8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0.2亿元,增长13.9%,超过预期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润131.7亿元,增长3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4.2亿元,增长28.1%,超过预期3.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增长34.5%,超过预期1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1亿元,增长16.7%,超过预期3.7个百分点,

3、增幅为近五年最高。 二是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大、措施实、成效显现。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途径,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超过26%。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12.7%和24.9%。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增风力发电装机规模18万千瓦。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关停了共计50.8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小火电机组,依法关闭小煤矿193处。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部分项目开工建设。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项目55项,新增减排能力2.38万吨。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4、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实际下降2%,均达到了年初预期目标;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左右,超过预期3个百分点。 三是改革开放抓重点、破难题、进程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全面展开,企业重组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地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16户企业破产终结或基本终结,东北轻合金等企业实现重组。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有序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地方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实现增加值2808亿元,增长2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6%。对外开放领域拓

5、宽、质量提高,对俄进出口总额增长60.4%。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8%。成功举办了哈洽会等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分别增长24%和45.2%。 四是和谐社会建设重民生、促稳定、扎实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2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132元,增幅分别达到11.6%和16.3%,超过预期3.6个和10.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加,登记失业率低于控制指标。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1%。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并延伸到

6、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各级教育助学体系基本形成。大冬会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一批新建的乡镇文化站和卫生院投入使用。新农村“百乡千村”试点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四煤城沉陷区开竣工居民住宅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 2.5万户居民已经或即将搬入新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5%和15.8%。 总体看,200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结构趋于优化、效益不断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的结果。这表明,全省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深化

7、,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思路更加清晰,各项工作举措更富有成效。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非公经济亟待发育壮大,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实现节能减排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标的难度依然很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银行信贷资金增长缓慢、金融生态环境亟待优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物价上涨过快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还

8、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省基本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全面振兴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解决困难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面临的环境 200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良好。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虽然面临国际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增大、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等挑战,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双边多边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对话明显增多,将支撑全球经

9、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速仍可能达到4%左右。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仍处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将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的签署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为我省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机遇。由于粮食加工业发展加快,原油价格走高,全球粮食库存水平下降,将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为我省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

10、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有利于我省发挥劳动力素质较高和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2008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其重点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对我省这样一个贷款规模偏小、信贷增速偏低的省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继续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的范畴,有望获得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要我们措施得当、狠抓落实,就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挑战变成机遇,在

11、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将促进我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统筹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如下: 经济增长指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进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 结构调整指标。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到43%,第三产业提高到35%;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提高5个百分点,制造业提高3个百

12、分点。地方工业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下降。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0%;城乡社会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物价调控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 2008年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确定为增长11%,是本着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在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和制约因素提出来的。对于抓住

13、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就业、推进各项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突出矛盾。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是可以超额实现的。 三、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一)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精神,以自主创新为引领,调动中直骨干企业和地方工业两个积极性,用现代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突破。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4、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研发中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建设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三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信息化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专利和国内外领先的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以产业园区和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建设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在*XX县区辟建国家级生物产业园区,争取生物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高新

15、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以上。 不断增强产业主体的竞争能力。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实施主体。充分发挥中直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支持在龙江的中直企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争取省外的中直企业来我省投资或建设加工基地,壮大产业主体。注重开发高端产品和系列产品,加快建设国家重大装备、能源、石化和食品加工基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核心企业做强做大。依托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实施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开发,把配套企业做专做精。 不断增强地方工业发展能力。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地方工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壮大

16、食品加工、煤炭化工、装备制造配套、石化吃配、医药等产业。促进国防科工产业技术和研发能力外溢,带动民品开发。推动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改造提升冶金、建材、森工、轻纺等传统产业。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住市场需求趋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夯实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做优粮食产业,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质粮食和油料生产

17、基地。做大畜牧业,落实支持生猪和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精绿色特色产业,狠抓总量扩张、强化监管和市场开发等重点环节,推动绿色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抓龙头、抓基地、抓联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推动农民由进城务工向就业转变,鼓励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农民返乡创业,把农民增收的重点向非农产业转移。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推进水利化,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开工建设“两江一湖”水稻基地部分项目,继续实施20处在建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续建和新建一批节水灌溉、供水、防洪工程。

18、推进机械化,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新建标准化农机合作社250个。推进标准化,使标准化生产向覆盖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加速推进。推进规模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信息化,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对全省行政村实现基本覆盖。加快良种繁育、疫病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建和续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垦区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挥丰富的农畜林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力等优势,引资金、建项目,推进中小企业与生产要素集中集聚,突出特

19、色和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按照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模式,深入开展场县共建,扩大农机跨区作业面积,整合科技资源,联手培育龙头企业和基地,进一步推进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林区、XX县区、油区推广场县共建经验,多方位、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建,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区域共同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着力推进农村社会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00处,解决8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新能源建设在覆盖面和发展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增加农村沼气8万户。实施“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

20、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农民及时就医和基本用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农村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总结推广“百乡千村”三年试点经验,继续扩大试点,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新林区,全省地方林业三分之一的林场达到新林区标准。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尽快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1、。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优先发展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中介等重点领域,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全面落实服务外包业发展规划及各项优惠政策,扩大规模,培育品牌,加快建设大庆产业园和黑龙江软件园两个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区。尽快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平房动漫基地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建设“诚信龙江”,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开展银团贷款。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支持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重组实现跨区域经营,推动*银行择机上市,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稳妥有序地引进境

22、内外金融机构。推进大件江海联运、牡丹江陆海联运和沿边对俄贸易物流带建设,尽快形成内外贸一体化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旅游和会展业。运用新理念新机制,开发集生态、人文与休闲为一体的夏季避暑休闲和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和高端产品。发掘区域特色文化,围绕主要景点景区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等产品,提高旅游集中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24届大冬会为契机,推进亚布力国际滑雪度假区升级改造。加强东北区域旅游联动协作,加大境内外主要旅游客源地的促销力度。办好滑雪节、冰雪节、养生度假节等旅游节会赛事。继续深入开展“诚信旅游”建设活动,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哈洽会、绿博

23、会、木博会等重要会展在规模和档次上再上新台阶,争取承办更多的国内外大型会展,创建北方会展品牌,为全面振兴聚集人气。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和务工农民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制定和完善各类扩大消费政策措施,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规范各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收费标准,促进居民增加服务性消费。大力发展适XX县区中低收入人群的社区商业和服务业,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严格各类产品特别是食品和药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监管。加强

24、市场物价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 (四)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改善开放环境,壮大开放型产业,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加快全方位开放步伐。在巩固和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向北美、欧盟、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拓展。站在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高度,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规避风险,推进我省与俄罗斯开展更密切、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合作。抓住实施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等机遇,积极推进同江黑龙江铁路大桥、前进至抚远地方铁

25、路等对俄大通道项目,充分发挥对俄“一城、两园、十一个中心”平台功能,推进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和重大引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建设韩国产业园区,开拓韩国市场,扩大对韩贸易规模。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服务外包、智力引进、高端制造与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原材料和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开放领域、提高开放层次。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宽贸易渠道,开发多元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类商品的进口;依托我省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哈飞汽车、哈电站成套设备、it产品、光机电一体化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快培育出口型产业,不断提高支

26、柱产业的外向度;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出口加工产业,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新增15家境外商标注册企业,新增50家国际标准认证企业。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同俄、蒙等国家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一批境外合作项目开工建设。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承揽境外电站、道路、桥梁、房地产、农业开发、资源勘探等工程和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和劳务输出。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抓好产业招商、园区配套招商。深入研究招商对象的发展愿景和投资战略,聘请国际知名招商中介

27、机构策划包装项目,提高招商的针对性。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精心组织冬投会、哈洽会和国内外的大型招商活动,争取在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化龙港合作,发挥香港的平台作用,拓展招商引资的渠道。进一步加强南联合作,不断扩大利用内资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分别增长22%和40%。 (五)积极推进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合理较快增长。 建立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趋势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以主导产业升级为

28、重点,积极面向世界500强“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小试、中试“抢项目”;立足省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争取项目”。 辟建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和建设条件,争取国家在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银团贷款,实现银企战略性合作。抓紧启动实施中国银行

29、与一重、农业银行与省农垦签订的授信协议,加快推进国家开发银行与我省六大平台融资合作的项目建设。采取现代建设经营模式,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组织专门力量,抓紧落实与铁道部、民航总局、中粮、中石油、中煤、中铝、国家电网公司、国家五大电力集团等投资战略合作协议。完善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争取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设立产业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 引导投资向重点领域倾斜。要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引导投资向民生工程、社会建设、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初步安排,2008年亿元以上建设项目要达到750个。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30、投资300亿元,增长15%;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600亿元,增长25%;制造业和加工类项目投资630亿元,增长2.5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项目投资50亿元,实现翻两番;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类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30亿元,增长15%;直接涉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项目投资550亿元,增长30%。以上各类投资约占全年投资计划的62.7%。 (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从源头把好新上项

31、目准入和验收的节能环保审批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关停小火电、小水泥、小煤矿、小焦炭的年度计划。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电力、石化等行业脱硫设施改造工程,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能力。在重点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对标达标活动,列入全国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27家重点企业实现节能66万吨标准煤。推进建筑节能,2008年年底前,各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国家级5个循环经济试点,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用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建设一批风电、生物质、煤矸石发电等清洁能源和

32、煤层气、矿井水综合利用等项目。 加快生态省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快森林生态、草地生态、水生态等各生态要素的保护与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化”草原改良、三北防护林四期、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0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40万亩,组织开展生态农户建设167万户。 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加大地方财政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环境治理工程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尽快出台节能管理条例。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初步建成省级和部分

33、地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省市联网、动态管理。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建设,强化问责制,兑现奖惩,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保障。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力争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非公经济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务员制度,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创造条件。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

34、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积极推进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集中力量推进政策性破产工作,抓好*市和庆华工具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农村金融、农牧业保险、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等专项改革,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和民营科技企业“巨星”计划,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35、家队伍,促使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建设专业化园区,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担保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八)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区域发展主体功能,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加快建设四大经济板块,带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主体功能区框架。按照国家要求,组织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以及位置、范围,明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目标和开发时序,为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入快车

36、道。采取银行贷款、引进战略投资者、政府投入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在重点园区建设比较完备的生产生活设施,营造优良投资环境。 围绕产业核心企业,实行产业链整体招商,形成上下游企业间、产品间配套共生的产业生态环境,促使区域内项目引得来、留得住。探索建立既能够打破行政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又能合理分割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管理体制。 推动东部煤电化基地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竞争优势。尽快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强引导,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模式。与投资者共同树立环境友好、永续利用的理念,坚持环保先行,为争取国家支持创造条件。重点引进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具备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

37、的大型企业集团。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沿边对外开放带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绥芬河、东宁、同江、黑河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出口园区,发展机电、轻纺、食品、建材、木材加工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积极开发利用境外能源、原材料,拓展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空间。 推动大小兴安岭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发展。积极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加快生态功能的恢复。坚持林上林下综合立体开发,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北药、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坚持保护优先、点状开发、集聚

38、发展的方针,对资源开发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加快资源勘探,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适度有序开发,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九)坚持民生为本,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

39、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适时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加快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低费率、广覆盖、能转移、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办法。城镇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业人员。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投入,重点提高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实训基地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公益性要求,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40、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实事。一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程,解决10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启动旅游促进就业试点,推广大庆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在动态条件下为零。二是抓好扶贫工程,解决20万贫困人口脱贫。落实以工代赈资金1亿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改善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生产生活条件;启动第4批扶

41、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改造农村土坯茅草房9.8万户、820万平方米。三是抓好住房解困工程,解决7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在设区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县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廉租住房面积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解决8万户居民住房条件改善问题。改造棚户区面积总计400万平方米,其中,四煤城改造棚户区200万平方米;争取启动伊春林区棚户区改造,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五是加快建设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解决冬季取暖问题。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2100万平方米。六是实施城乡居民基本收入保障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之忧问题。加快建

42、立健全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对象及其他特困群体的保障水平;继续抓好助残工作,启动儿童福利院及未成年流浪人员救助设施建设工程;研究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七是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程,解决看病难问题。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业人员;在*、齐齐哈尔、鸡西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全省50%的市县;改造乡镇卫生院3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75%。八是实施公平化教育工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按照国家建设标准,投资8371万元,对延寿、泰

43、来、甘南、饶河等10个县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九是积极推进文体繁荣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娱乐需求和提高文化素质问题。投资1229万元,建设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2009年大冬会47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十是积极推进“平安龙江”创建工程,解决安全和谐问题。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投资1.36亿元,新建防火道路158公里,续建新建一批重点火险区、森防物资储备、通信系统建设项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广大群众安全感大幅提高。第23页 共23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