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9 ,大小:170KB ,
资源ID:774397      下载积分:11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74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

1、精品教育课题一、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教时:一课时教学课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

2、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3、 自己探索4、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5、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6、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7、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8、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二、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

3、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巩固深化1、 游戏:火车钻山洞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2、 数水果,摘水果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

4、,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七、总结评价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反思: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题二 比一比单元目标:1、 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2、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

5、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单元重点: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单元难点: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课时安排: 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页。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用正确的数学语

6、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具:实物、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二、新课导入。、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明确目标。三、新课教学。、明确比较的要求。()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

7、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练习P4。()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小结。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四、巩固练习。、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五、质疑。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

8、获。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预习P6比一比。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分一分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认识分类的方法。 2、知道怎样进行分类,能按一些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 3、渗透集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按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

9、具盒(木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文具盒(各种笔、尺子、橡皮、戒刀等)教学过程:复习1、数一数,画一画: ( ) ( ) ( 7 )2、比一比:大的画“”,小的画“” 谈话导入:同学们,小玲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把这些物品该怎么放?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愿意)新课教学1、出示挂图,知道观察课本插图,了解学生观察能力。(1)图中有什么?(文具盒、学具盒、各种笔、各种图形、直尺、橡皮等)(2)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木棒)(3)那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各种笔、橡皮、直尺)2、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3、我们终于帮助小玲解决难题了,你

10、们真是爱助人的好孩子。4、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练习设计:1、第8页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2、第9页第2题,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3、第9页第3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作业:1、复习课本第8第9页2、试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反思: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

11、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 设疑:它们之

12、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 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 讨论交流。(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 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

13、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

14、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

15、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 总结评价。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反思: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

16、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五 认数(一)认识15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 、一、 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2、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二、 导入: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

17、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三、 教学过程:1、 教学“ = ”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教师示范写法“ = ”。 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2、 教学“”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讲评书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小结。3、 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教后记:1 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

18、、小于号、等于号。2 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3 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反思:1能认真、详细地提前备好课,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认识69一、 教学目标: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2、 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二、 教学过程:1、 认识69。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找数字卡。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2、学写69。三、 巩固深化: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第三关:

19、找座位。第5题。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四、 总结评价,归纳。反思:1 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具体含义和书写。2 较多错误的是8的书写顺序。3 联系生活用数字说话学生还说得不够好,不够开阔。六10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 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二、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三、 学过程:1、 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2、 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3、

2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4、 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5、 写10比赛。6、 总结。四、 巩固深化: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游戏24题。五、 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反思:1 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2 书写也写的比较好。认物体(一)认物体一、 教学目标: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3、 导入(做房子游戏)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

21、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4、 动手操作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2 介绍自己的作品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5、 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7、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8、 小结。四、 巩固认识:9、 想想,做做:13题。10、 对应一课一练。反思: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22、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 (二)有趣的拼搭一、 教学目标:1、 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二、 教学过程:1、 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2、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3、 组织活动: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

23、表扬)B分小组堆。搭一搭:A学生操作。看看谁堆得高?B讨论交流。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C;评选优秀设计师。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三、 小结。反思:1 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2 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3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七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一、 教学目标: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二、 教学过程:(一) 激趣铺垫:设疑提问讲述

24、(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二) 实践操作:教学4的分与合: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 的所有分法。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让学生四人一

25、组交流得出的结论。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三)想想做做:15题。三、 总结评价。反思: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二)6、7的分与合一、 教学目标: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 发展动手能力。二、 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2、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3、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连一连。说一说。对口令。吃

26、螃蟹。4、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5、作业独立完成68题。反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

27、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可以说教学6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三)10的分与合一、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二、 教学过程:1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2.教学例题: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检查涂色情况。小结。3.巩固深化: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做游戏,火车钻山洞。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4练习一独立完成。反思:1 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入

28、,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2 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八 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

29、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

30、中互相交流。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3、“想想做做”第3题。(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2) 出示

31、: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六、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反思: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5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

32、,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3、提问:放走的1

33、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

34、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2、“试一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

35、,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反思:1学生能够掌握5的减法,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具体落实减法中的具体含义。2 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有一部分不能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的结果。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36、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二、新授:1、操作学具: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2、教学例1: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37、?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3、教学例2: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4、教学“想一想”。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提问:0+3为什么等于3

38、?3-0为什么也等于3?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2、“想想做做”第2题。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4、“想想做做”

39、第4题(口答)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和是6、7的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二、自主探索,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