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辅导党课讲稿: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厚植新时代党风政风社风的家庭根基与2025年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2篇文】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辅导党课讲稿: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厚植新时代党风政风社风的家庭根基同志们: 家风好则民风社风淳、政风党风清。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发表了系列高瞻远瞩又内涵深刻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遵循,深入阐述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意涵,探索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进而影响民风社风、党风政风,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
2、探讨交流。 一、提高站位,深刻理解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一)行孝尽忠的家国情怀。行孝尽忠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家风核心意涵的首要构成。“忠孝”文化历经千年积淀, 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炎黄子孙的血脉。忠孝成为家国类比对应、共生依存的精神支柱,贯穿于家庭教育全过程、 融入家风建设各方面,新时代优良家风不仅传承了以忠孝为内核的家国情怀精髓,还实现了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对传统把“叩拜天地君亲师”作为展现家国情怀的狭隘诠释,新时代优良家风凸显个体思想觉醒与价值认同,一方面,能把人的解放所释放出的活力赋予推动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行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认同基础和情感共识;另一方面,个体觉醒也使
3、忠孝要义从人身依附和等级属性中剥离出来,变父母之孝为长者之敬、转君王之忠为人民之忠, 赋予其更宽广的内涵意蕴。 (二)仁爱和善的道德取向。仁爱和善的道德取向是新时代家风核心意涵的坚实基础。尚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德不孤,必有邻”是对道德品行吸引力的阐释;墨子提出“兼爱”“尚贤”,把仁爱和善看作君子的核心标签;薛瑄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的论断。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突出了家风与道德伦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仁” 即教化家庭成员形成的孝悌、谦恭、诚信、慎独等人格品行; “爱”不仅指对内的爱惜身体和名誉“自爱”,还表现在对外普遍意义上积极的情
4、感和心理的“他爱”;“和”既是一种各得其所的价值追求,还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善” 则主要体现在宽容谅解、扶贫济困、崇德尚贤等方面。这些优秀思想在新时代需要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三)诚信清廉的行为规范。诚信清廉的行为规范是新时代家风核心意涵的基本构成。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治理模式赋予了家风规范制度的性质。新时代, 家风中诚信清廉思想在规范日常行为、调节社会关系方面仍不可缺位。“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立世之本、成事之基,是维系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家庭层面引弘扬公正清廉的行为规范, 一方面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方面进行伦理
5、约束, 另一方面也是廉洁教育端口前移的现实需要。诚信清廉契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在新时代家风传承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二、强化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的深远价值(一)培育良好个体素质。优良家风对个体综合素质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禁童子之暴谑,则室友之诚,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在孩童品质养成方面,同辈群体的劝说告诫、被奉为圭臬的唐虞之道,教化成效都不如家庭成员,这体现出古人利用家庭环境培养孩童品质的智慧。“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习近平凝练了家风家教与个体素质的辩证关系。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了子女的性格品质,反之,从个人表现亦能反推其
6、成长家庭环境和家教情况。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重视对原生家庭的剖析,“人是由家庭塑造出来的”观点被广为接受,认为所有个体的性格品质皆不可避免地带有原生家庭烙印。培育个体良好素质,优良家风育人功能不可忽视。 (二)构建和谐社会氛围。优良家风是淳朴乡风、和谐社风、清廉政风的根基。西汉戴圣就“修养”提出了从格物致知到意诚心正,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其中“家齐而后国治”的理念彰显了家风的基础作用。“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诠释了家风“根基累土”在构建和谐社会“千寻高塔”中的基础功能。一方面表现在以点聚线汇面,即用无数小家庭“细胞”的良好家风构筑大社会“肌体”的稳定环境,人人向上、家家
7、尚贤,社会必然和谐;另一方面表现在以点连线带面,即注重发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及优良家风典型代表的榜样作用,党员和领导干部崇俭抑奢、清正廉明,良好家风定然能辐射无数普通家庭,赋能和谐社会构建。 (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重视家风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有效举措。家风与传统文化发展同步同频,都具有连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既是赓续优秀传统家风文脉的举措,也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抓手。传统家风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历史痕迹和浓厚时代色彩,其中不乏与新时代不相符合的元素,建设新时代家风就是要以客观、科学为原则,既要坚定自信,勇于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辩证审慎,合理改造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内
8、容与形式,还要果断决然,敢于抛弃、否定与时代需求相悖离的糟。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文化辩证留弃、 择善取优的过程也在实现着对民族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狠抓落实,切实走好新时代培育传承优良家风的多维路径(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必须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共生、厚德载物、讲信修睦等思想精髓,不仅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而且对解决世界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如罗素所言:“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伴随农耕文明发展形成的处理人与人、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价值理念,宏观上能有效解决民族矛盾、 国家争端,微观上
9、亦能化解家庭争执、个人冲突。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为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提供了厚实思想基础。“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与核心,“二十四孝”中蕴含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养老孝老思想,既是培育新时代家风的思想源泉,亦是应弘扬和传承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首要内容是道德品质的培养, 而“孝文化”是传统道德伦理的基础,从优秀传统孝文化中寻找家风建设的灵感,无论是对“戏彩娱亲”典故的直接引用,还是将旧典创新为新版,均是新时代开展孝亲教育极为有效的重要方式。 (二)传承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家风基因。红色家风承担着新时代家风建设政治基础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在矢志不移践初心、栉风沐雨创基业、守正
10、创新辟未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彰显优秀共产党人坚定革命信念、崇高价值取向和坚毅政治风骨的红色家风,能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先进文化架构与科学核心理念,具有独特的涵养价值。“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对红色家风最好的继承是建设好新时代家风,传承和借鉴红色家风,能赋予新时代家风最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传承红色家风方式多样、方法各异。红色家风发展方百余年,除党史资料记载之外,更多情况下会以书信、口头表达等方式传承,还有的要从革命文物上挖掘,这决定了传承红色家风优良基因方式的多元化。我们传承周恩来总理“十条家风”, 可以从党史记载的史料学习包含“远大理想、爱党爱国”的
11、内容;也可以走进展馆,通过多次易掌换底的旧皮鞋、补丁压补丁的衣物,感受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 (三)转变教育中存在的本位偏离倾向。家风本质上属于教育范畴,家风建设需回归教育本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强调教育重在传授高尚道德理念,蕴含两层意思,一是解惑之师先要品德高尚才能施教于教育对象;二是教育目的在于使之品德向善。从毛泽东提出“德育、智育、体育”都得到发展,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首要地位始终未变。“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家风建设
12、德育为本。审视家庭教育现状,一方面,扮演家风建设核心角色的父母群体把控家庭教育的综合能力尚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另一方面, “分数见高低”的倾向并未有彻底扭转。盘圆而水圆、孟方而水方。教育本位偏离影响了应以德育为核心的家风传承与发展。与之类似,学校以分数作为考核教与学的核心依据、 辅导机构追求经济效益而竞逐分数排名,本末倒置的教育模式挤占了传承优良家风的空间。要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成效, 必须在扭正教育目的方面花力气、下功夫,德智并举、德育为先,方能确保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不偏轨、不变形。 (四)促进法治与德治的规范联结互动。法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德治推动社会和谐融洽,法德合治共同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筑牢基
13、础。传统社会家风家规与法律政令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封建国家“二元法律体系结构”,但其公序良俗属性和法律法规仍存在明显区别;伴随法治建设推进,家风的基层法治功能逐渐弱化、道德属性愈加突出。受市场经济物惑冲击,伦理范畴的家风在规范人们言行举止方面功效低于预期,仅仅依靠宣传教化、道德谴责等,已无法满足社会治理需求,法治与德治联结互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逐渐显化。“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治从乐观维度出发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法治则从悲观维度出发以强制手段限制人们的行动,表现为主体被动适应和遵循。优良家风属于道德规范,其功能发挥的倡导柔性决定了需要具有强
14、制性的法律法规给予推动和保障。不少法律法规都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之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等,都充分考虑了当事主体群体所可能面临的道德伦理难题与实际困难。法治与德治规范联结互动、 相得益彰,聚力推动优良家风发展传承。 (五)推动优良家风传承发展数智转型。万物互联时代数智化成为家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决策,开启了以数字新动能创造事业新辉煌的篇章,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全面发展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遵循,家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搭上信息化时代的快车,才能保持内在的先进性与外在的创新性。数字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将抽象的家风转变为可
15、视、可听、可参与的文化形态,解决人们在家风传承、发展与建设中的痛点。 “互联网+家庭教育”发展态势不可阻挡,以数智转型推动优家风传承发展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家庭教育方式的数智转变,家风建设虽贵在言传身教、上行下效,但传统线下的家庭亲子教育讲座、青少年习惯养成及学业改进经验分享等大多具备转为线上进行的客观条件,不仅节约经济成本, 也能有效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家庭教育中家风文化资源的数智转变,信息技术进步可以突破家风教育资源共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如要了解“江南第一家”家风,足不出户借助“Web3D技术+3D数字模型技术+VR虚拟全景技术” 的数智文旅新模式,即可真实体验线下场景。推动家风文
16、化资源数智转型不失为传承发展优良家风的有效方法。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2025年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同志们: 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历史性、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进一步把握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时代性、
17、人民性、实践性,以及纪法贯通性和取向一致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以法治建设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今天主要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给大家做一次专题辅导。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将学习贯彻
18、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推进发展改革法治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以高水平法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积极提升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要求增强法治观念,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坚持带头习,定期带领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
19、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交流,以学促思、以学促干、以学促进,增强法治思维,严格以党纪党章、法律规范约束自身,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态度和作风。坚持压实责任,严格按照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清单,通过纵向抓好组织筹划的“首端”和成果运用的“末端”,横向抓实具体环节、具体工作的有效衔接,切实将述法效果转化为法治建设成效。 (二)持续加强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法治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治理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
20、象,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可成为创新原点的问题。这有助于研究者跳出西方治理理论的固有视野,从一个发展中大国高效能的治理实践中探索分析治理规律,提炼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形成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治理话语。 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协调各方、统领全局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运用法治智慧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运行。 要在全街范围内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网格员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
21、矛盾纠纷化解、 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治中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中去,要坚持法治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也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人民群众才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22、。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本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治建设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研究解决法治领域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增强人民幸福感,将“以民为本、 立法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 二、强化法治意识,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履职能力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思维,用好“两把尺子”,坚持实事求是,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立起来。坚决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实践,确保在风险
23、和挑战面前始终坚守正道,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严格区分、精准处理好公和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敬畏之心使用权力,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于律己,正确处理好亲人圈、朋友圈、同事圈的关系,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一)培养法治思维,要知法学法。无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是规矩、秩序,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遵循。不知法, 不学法,做人做事就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和底线。党员干部要自觉培养法治思维,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深化改革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厉行法治是否有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
24、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树牢法治思维作为增强自身执政能力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志,真正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纪,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以自我净化革除思想认识误区、以自我完善提升整体作风形象、以自我革新增强法治能力、以自我提高优化依法办事水平,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树立选人用人“风向标”。只有坚决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树起来、把正气充盈的用人风气树起来、把干事创
25、业的良好氛围树起来,才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涵养自身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不仅要看干部的学历、能力、经历,更要对考察对象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着力将那些坚持依规依法履职,重事功、练事功、善事功的干部选拔上来。 要注意拓展干部考察手段,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经常性考察,通过增加反向测评、蹲点调研等方式,加强与信访、纪检等部门的沟通,准确科学评价干部。重点看是否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否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解决本地区
26、本部门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纠正,必要时予以岗位调整。同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为在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中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贯彻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事。筑牢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执法的篱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公信力。党员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的过程中,要坚决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不断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按照公众参与、调查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工作程序办事,防止搞“一言堂”“家长制”,避
27、免“按惯例决策”“拍脑门决策”。要用法治破除特权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要严以用权,谨慎用权,克己奉公,不谋私利,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高科技、意识形态、社会治理和外部环境等领域都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只有树牢底线思维,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练好基本功、下好先手棋,避免“埋钉子”“留尾巴”,才能在风险发生时把握主动权、打好组合拳,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三、强化责任担当,围绕保障现代化建设不折不扣抓好法治建设任务落实法治建设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
28、系统工程, 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切实增强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把法治建设成效考评创优提质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举措,作为提升法治永平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 全力抓好法治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一)压紧压实责任,统筹推动法治建设任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心决心,认认真真讲法治、抓法治。始终坚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将法治建设纳入工作要点,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一岗双
29、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各处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责任机制。把法治理念贯穿在日常管理每个环节,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 规范运行。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健全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职律师对重要文件、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开展党内法规落实督查工作,督促基层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 切实增强党内法规在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度。 (二)带头学法用法,着力提升工作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
30、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和规范组织工作,带头树立法治思维、健全制度体系、抓好执行落实,把法治理念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健全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机关党支部学法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党章党规,重点学习宪法、民法典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有效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以及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
31、尊崇的态度、敬畏的精神守规用规护规。把法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任务统筹起来、一体落实,坚持按党的政策、组织原则、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招录、人才引进、发展党员等政策和制度规定,自觉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用权。 (三)突出贯穿融入,立足职能服务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注重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干部队伍。 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和主体班次,精心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学
32、习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理论,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运用法律知识、 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加大法治建设考核力度,坚持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推进法治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督促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扛牢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以法治理念分析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 切实提高依法办事、依法履职能力水平。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是根源于实践、 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观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好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动能。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