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地理与人文素养感想当前的教育形式下,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中,看到青少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和因性格缺陷而酿成的悲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奋斗目标,缺乏纪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尊敬师长,偏激极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大街上对老年人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因自己过分的要求被父母拒绝而痛下杀手,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偷盗抢劫残忍杀害室友的马加爵,连捅被撞者八刀的药家鑫,虐杀大二女生的敖翔触目惊心的案例,让人不寒而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心痛的同时,也应该深思如何改变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
2、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一 、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人文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我们要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遵循字面表述的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
3、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地理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课题。培养人文素养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就是学会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学生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地理技能层面的问题,更是观念层面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情感、人文
4、素质只有内化到个人化的情感领域或个人化的经验领域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人文素养。因此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教学应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资源,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二、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优势地理学科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它包括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环境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其它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在此,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仅有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而后面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
5、感、环境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合作与竞争意识,尊重他人和其它文化,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我们的学生尽管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生活,可总有一天都会走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将来的生存与生活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初中的地理教材使用全彩图印刷,教材分为正文、图表、阅读材料和活动四大部分,在自然地理部分的阅读材料中穿插趣味性比较强的人文地理材料,描述自然地理对人文
6、的影响,有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地理学科教学材料丰富。挂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具,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供直观认识。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硬件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渗透,为学生建立全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素养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一)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地
7、理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教书”,忽视了“育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问题在理论和政策上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现实当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习对终身有用的知识”等要求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一方面,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足,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存在种种质疑,另一方面,教育评价机制以成绩为主的考核,让教师存在种种顾虑,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真正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若具有深厚、广阔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和学生认可,而且也会具有把
8、知识融合变通的能力。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作为地理教师,除了广泛了解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多门自然科学,还应重点补充与其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地理教师开阔视野,更好地组织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透学活,更能充分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综合性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素质形成的时代要求。人文素养对地理教师的其它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种心理背景,其陶冶作用是其他教育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也是挖掘教师另一半潜能的基础。因此,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中学地理教师必不可少的。也唯有此,才能做到文理渗透、古今贯
9、通、中外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记当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地理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广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所以仅有人文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修身养性,在思想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为人师表”。教育是一需具有道德性的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一个个具有感性的鲜活生命,通过教育活动成成长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地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一名承担者,其工作最能体现道德性,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人文精神。(二)、充分挖掘教材,丰富人文素养知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两方面:
10、一方面是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山脉、河流、植被和气候等内容;另一方面是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资源、能源、工农业、交通运输、旅游、城市、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它隐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点和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的教育内容,并以生动的地理现象为我们揭示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通过现实的感受与地理理念的撞击和磨合、思考和实践,逐步将对地理事物和区域差异的感知升华为
11、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理念。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分析,通过使用班班通的视频资料,结合教材“热带雨林的危机”这一部分内容,引用近、现代世界各地因过度砍伐森林可使局部气候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失调,加剧珍稀野生动物灭绝,并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生态灾难。通过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生动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肆意破坏环境就是自毁家园的道理,明白人与地球生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与自然必需和谐共存的道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逐渐
12、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全球合作意识,善待生命,尊重客观规律,做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能源的人。(三)、优化课堂设计,体现人文素养教育初中地理教材涉及到地球、宇宙、世界各国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完成学生地理的基础知识的获得、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形成,还要了解国内外的历史、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与主流、相关学科知识与发展、现代科技潮流、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外语、法律法规、交通信息、政治时事、体育运动与竞技比赛、当今流行的文化现象、普遍的经济现象等等。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将这些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能扩大学
13、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如学生对历届奥运会的各举办城市充满深厚兴趣,那么备课时,教师可以将各城市的气候、经济,城市职能,在全国的地位等自然及人文特征搜集好,以便在课堂上灵活穿插。在地理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使地理的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注重营造民主、灵活的课堂氛围,重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只有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互动平台,充分利用教材,才能积极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因此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是相当必要的
14、。灵活、开放、民主的课堂能营造民主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在实践中再认识,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观念,再用于指导实践。例如,教学中经常涉及到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等问题,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人类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或减轻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并让每个学生思考和“检讨”自己的哪些行为可能造成这些环境问题。当学生明白了:纸张的浪费和满天飞的卡片与森林的破坏关系密切;平日用的发胶和家中的冰箱空调也可能造成臭氧层破坏;每天接触的洗发水和洗衣粉以及随意乱扔的废电池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使他们便能感悟到每个人都可能是各种环境事件的制造者。善良的
15、孩子们就会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个环保志愿者,不仅身体力行,还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地理知识和人文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设计,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让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人文情怀。(四)、合理设置试卷,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新课标要求从课程设置、评价等多方面考虑学生的需求、身心发展规律,实现以人为本。教师进行教学检测时,试卷设置应改变过去注重知识性内容的做法,增加更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的试题。在编写考卷的时候,去除以往冷冰冰的题目要求,创设新颖、独特的情境,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觉得舒适,新奇
16、,且有所收获。例如在考试山脉河流的内容时可以给出一段李白的著名古诗;考试交通旅游等人文地理时可以结合一些经典名著,史料;也可以使试卷的文字、图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立体图、彩色图、卡通、漫画等灵活运用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多学科渗透,丰富了地理试卷的人文内容。试卷答案设置时,注重开放性,鼓励考生独立思考、鼓励考生创新。考生根据试题给出材料的提示,在不违背科学性的情况下,自主地选择答题的角度,从评分标准上看,只给评卷者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评卷者不必像以前那样硬套答案,可以根据考生答题的具情况及不同角度,制订具体的评分细则,然后
17、再进行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心理特点、思维特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无论试卷怎么变化 ,只要能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就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成功试卷。(五)、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教育评价和应试制度的一些局限,致使很多学校只重视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积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充分体现学科人文因素的多样性。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忽略了精神世界的需求,懵懂地成长,跌跌撞撞
18、地前进,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精神健康的损害,才产生了很多问题青少年。因此,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有学生的内化吸收过程,而内化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完成,多引导学生走进活生生的地理现象中,放慢脚步,细细地体味生活,才能成为健康的“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中感受积累人文精神。学生在游览过程中,对古人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力量;并能派生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视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调查研究活动,对学校和家庭周围的水资源利用、白色污染等进行观察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
19、,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当中逐渐建立人文意识。类似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参观农田、搞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唤起学生追求道德情感、审美情感、追求心灵完美的情感。丰富的地理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直接、间接地去领略自然美,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和人文意识。(六)、关注社会热点,强化人文素养社会热点是地理教学中最丰富的教材,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精心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问题,或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把它们搬上地理课堂,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充满生活气息、时代气
20、息,同时揭示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溶合点,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强化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人类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应该着重引伸讲解,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以外的领悟和感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又使富国与穷国的矛盾和距离越来越大,让学生明白人们对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如果缺乏前瞻性的预见和相应的价值判断能力,也可能出现危及人类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了人文关怀的意识。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的课程,组织学生研讨,使学生意识到危害性,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人文素养是合格公民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一切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时代需要的人才。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