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梁杰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也必须通
2、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练习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进行设计。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2、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如果老师想要比较四(2)班的男生与女生的成绩哪个高一些,要怎么比较?预设:用男生的平均成绩与女生的平均成绩相比较。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一个关键的词,有哪位同学听清了?预设:平均成绩。师:平均成绩,也就说要求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那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
3、关于平均数的例子吗?预设: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平均数,初步体现平均数的作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师:环保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废弃塑料瓶,出示统计图,同学们通过这个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注意观察统计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预设:(1)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塑料瓶。(2) 小红比小兰多2个塑料瓶,小明比小亮多4个塑料瓶。(3) 小亮收集的塑料瓶最多,小亮的最少师:那同学们,可以在统计图中尝试一下移一移塑料瓶,使得环保小组4个人所得的塑料瓶一样多吗?(投影展示
4、成果)师:你是怎么调整,使得4个人的塑料瓶数量一样多的呢?预设:小明把多出来的2个塑料瓶分给小亮,小红把多出来的1个塑料瓶分给小兰,这样他们4个人的塑料瓶都是13个了。(展示课件,演示分塑料瓶的过程)师:那整理之后的13个塑料瓶代表什么?预设:4个人收集塑料瓶的平均数。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都一样,这样的方法称作“移多补少”。师:同学们,如果没有给出统计图,只给出了数据,我们又应该怎么求平均数呢?预设:通过计算的方法。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如果要用计算的方法,应该要如何计算呢?并把计算过程写到练习纸背后。(投影学生成果)预设:(14+12+11+15)4=
5、13(个)师:谁看懂了这个方法?这样列式代表的是什么意思?预设:14+12+11+15代表的是环保小组4个人一共收集的塑料瓶个数。师:为什么要除以4呢?预设:因为环保小组有4个人,把全部收集回来的塑料瓶平均分成4份,所以要除以4.师:通过计算的方法,我们同样求出了环保小组每人平均收集13个塑料瓶。那么13个塑料瓶就是这4人实际收集回来的数量吗?预设:不是,他们实际收集的塑料瓶数量分别是14,12,11,15。师:其实啊,平均数是我们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列式计算的方法得出来的数值,它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平均数与他们4个实际收集塑料瓶的个数,你能发现什么?预设:有人收集塑料瓶数量比平均
6、数13个多,有的比13个要少。师:如果我说环保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塑料瓶个数是13个,那么小红收集的塑料瓶一定是13个,这样的说法正确吗?预设:不正确。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实际收集的塑料瓶数量有可能比平均数高,也有可能比平均数低,还有可能与平均数相等(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充分经历只是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观的操作演示,还是运用平均分来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 知识运用(感受平均数的作用)判断:李强所在的小学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所以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 ( )预设:错师:为什么这个说法错误呢?预
7、设:平均身高不是实际身高,李强的身高有可能比160厘米高,有可能比160厘米矮,还有可能刚好就是160厘米。判断:男生队的5名队员在学校举行的一分钟踢毽比赛中获得的平均成绩是17个。那么,这5名队员每人实际踢毽的个数一定都是17个。 ( )预设:错师: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类似,平均数不代表实际的踢毽个数,大家来看一下男生队的这组数据。 师:通过这个表格你能得出什么信息?预设:(1)王小飞踢毽19个,刘东踢毽15个,李雷踢毽16个,谢明明踢毽20个,孙奇踢毽15个。(2) 刘东和孙奇的个数最少,都是15个,谢明明的个数最多,20个。(3)男生队的平均踢毽个数是17个。师:现在我再给出女生队的踢毽成
8、绩,问哪个队的成绩好,可以怎么做?预设:女生的数据比较简单,可以使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19这个平均数 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18+20+19+19)4=19(个) 男生的平均数(19+15+16+20+15)5=17(个)师:求出他们的平均数后,要如何比较哪一队的成绩比较好?预设:1917,所以女生队的成绩比较好。师:刚才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了同学们有2个的比较方法(1)8576 (2)1719(板书黑板)师:谁看懂了第一种方法他是怎么比较的?预设:(1)男生队5个人加起来的踢毽个数等于85个,女生4个人加起来的踢毽数等于76个。 (2)男生队的平均数是17,女生队的平均数是19师:按照第一种方法
9、比较的话,谁会获胜?预设:男生获胜师:同学们觉得第一种比较方法合理吗?为什么?预设:不合理,因为男生有5个人参加比赛,女生只有4个人参加比赛,男生人数多,成绩就比较高,女生人数少,成绩就比较低。师:那第二种比较方法合理吗?为什么?预设:合理,男生队的平均数代表的是男生队的平均水平,女生队的平均数代表的是女生队的平均水平。(板书,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师:所以,我们在比较2个队伍的成绩时,应该用平均数来比较。师:下面是男生队与女生队这组数据的统计图,同学们尝试找一下平均数与他们实际数据的关系。预设:平均数在最低和最高的数据之间。(平均数大于最低数而且小于最高数)(设计意图:在教判断题第二
10、题时,应该体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意义来说明道理。巧设矛盾,比较人数不同的两个队的成绩。引导学生体会,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每份都同样多,平均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三、 课堂训练。比较男生与女生谁的口算能力比较好。(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能力。)四、课堂小结平均数的两种方法(1)移多补少(2)列式计算(数据的总和份数)板书设计 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男生队 女生队(19+15+16+20+15)5(18+20+19+19)4 (1)8576=855 =764 (2)1719=17(个) =19(个)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