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思考题1、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1)非生物环境 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等。(2)生产者(producers) 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3)消费者(consumers) 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
2、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分解者(decomposers)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3、 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几种? 1.时空结构 2数量关系结构 3.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形成与结构4、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两者都是以概链和食物网为渠道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研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周而复始地循环.5、 能量流动的概念 ?
3、这种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反复运动;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连锁关系。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取食关系错综复杂,使生态系统内各种各种食物链相互交叉,相互联络,形成网络,成为食物网。8、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气象循环,沉积循环9、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类型?营养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物理信息传
4、递,行为信息传递10、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有几类?陆地,水域,人工生态系统11、 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12、 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有哪几方面?结构上平衡,功能上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13、 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物种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子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信息系统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14、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有哪两类?结构上的标志,功能上的标志15、 宏观生态平衡失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答:1,全球气候变暖:a,对发病潜式的影响:使疾
5、病范围扩展,流行时间延长 b,对死亡率的影响:增加死亡率 2臭氧层破坏:a,皮肤癌增加 b,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 c,免疫系统的抑制 3酸雨:a破坏环境,腐蚀植物枝干和动物皮肤。b,使土壤酸化,导致微生物和植物死亡 16、 酸雨的定义? 酸雨 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7、人类如何保持生态平衡?1、控制人口增长2、保护和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3、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 思考题1、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的概念?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微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
6、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2、 微生态系统最初的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宿主3、 构成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两大部分组成。 4、 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从大到小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宿主个体 2生态区 3生境 4生态点 5生态位5、 在宿主体内分布的微生物分为哪两种类型? 常住菌系和外来菌系6. 何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如何分类?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发生的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而以数量的变化为主。分类:一度失调 ,二度失调
7、,三度失调7、 微生物菌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哪两类? 答:协作和竞争8、 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哪两类?共生关系和拮抗关系9、 微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1营养作用:a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B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与脱毒 C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 D合成微量营养物质2免疫抗病作用:a竞争性排除有害微生物 B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 C免疫增强作用10、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阶段发育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稳定的组合状态。11、 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有哪些?答:一,宿主:1动物种类和品种 2系统和器官3生理功能 4发育阶段 二,微生物:1定
8、位标志 2定性标志 3定量标志12、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微生态环境,宿主和微生物三个方面13、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答:1外环境改变 2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 3免疫抑制疗法 4抗生素的使用 5感染14、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15、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答:1菌群失调 2细菌定位转移 3血行感染 4异位病灶16、 应如何保持微生态平衡?答:1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a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 b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宏观生态环境,保持微观生态环境的稳定,创造良好的微环境)2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a加强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b合理使用抗生素3微生态
9、平衡的恢复和维持17、 微生态调节剂的概念、种类?概念:是具有纠正微生态平衡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等功能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种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类。18、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概念?益生菌:是指可以通过改善微生态平衡,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益生元:是能够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剂,既含益生菌又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益生元,故称合生元。19、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特点?答:1调节微生态失调 2生物拮抗 3改善微环境 4生长促进 5治病防病20、 直接饲喂的微生物产品具备哪些特点? 答:1是动物体内
10、的正常菌群,对动物无害 2能克服胃酸和胆盐而存活 3具有适宜的粘附和定植因子,保证菌体能在胃肠道粘膜上皮粘附和定植,发挥竞争性排斥作用。4具有产生有机酶或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能力 5在加工条件下仍保持稳定和活力 6能存储较长时间而不失活21、 微生态失调的概念?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成病理性组合的状态。第三章 思考题1、环境的概念?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环境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按属性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范围大小分为:特定空间环境,车间环
11、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3、 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1整体性 2有限性 3潜伏性 4不可逆性 5持续反应性 6灾害扩大性4、 环境影响的社会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环境影响的隐现性 2环境影响的未来性 3环境影响的综合性 4环境影响的全体性和全球性5、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是指有害物质及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是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的现象。6、 特征 :环境污染物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的或理化
12、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受影响的对象很广泛,包括老年、壮年、青年、幼儿,即整个人群,甚至还包括母腹中的胎儿。7、 公害的概念(我国定义)?是指凡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及公司财产等造成的危害8、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四章 思考题1、环境污染源的概念?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环境或排放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2、 根据污染物来源的不同,环境污染源分为
13、几种类型?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3、 环境污染物的概念?是指进入环境并使其正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与生物的物质4、 根据污染物来源 、污染物的形态、污染物的性质不同 ,环境污染物可分为几种类型?按污染来源分:自然来源的污染物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传染物的性状分;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状分: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还有成分复杂,难以分类的其他污染物。5、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形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6、 生物浓缩、生物积累与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浓缩: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环境中蓄
14、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同一条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营养疾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7、 环境化学污染物对机体的联合作用 有几种类型? 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8、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第五章 思考题1、人兽共患病的概念?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好感染。2、 根据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人兽共患病分为
15、几类?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人源性)3.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互源性)4.真性人兽共患病。3、 根据病原体的生活史,人兽共患病分为几种类型?1.直接人兽共患病2.媒介性(中介性)人兽共患病3.周生性(循环性)人兽共患病4.腐生性(腐物性)人兽共患病4、 人兽共患病的特征 ?1.动物是主要传染源2.突发性3.隐蔽性4.区域性5.职业性5、 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两类 ?媒介物和媒介者6、 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自然疫源地的概念 ?自然疫源性疾病:对某些疾病的病原易感的人和家畜闯入其组成的独立生态系统就会感染发病。自然疫源地:传染疫病的病原体、媒介及宿主(易
16、感动物)存在于特殊的生物地理群落,形成的稳定地域综合体。7、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是什么?1.有明显的区域性2.有明显的季节性3.受人类活动影响8、 何谓疫源地的消失当确认传染源和其病原体在该区域已经消失,即疫源地内最后一个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移走后,经过一个该病的最长的流行周期以上的时间在本地区的人群和动物中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可以认为该疫源地已经不存在了。第六章 思考题1、 狂犬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主要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或携带病毒动物咬伤,抓伤,舔吻或皮肤黏膜接触疫病而感染。也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传播。2、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几种类型?1.兴奋型:前驱期,兴奋期,
17、麻痹期2.瘫痪型(偶见)1、 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主要有哪些?1.捕杀野犬,对警犬,家犬及试验用犬进行登记,做好接种。对患病可疑动物和被狂犬咬伤的家畜应立即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2.对特殊职业的人(兽,养犬者等)和家犬,家猫进行定期预防接种。4、 猪流感具有什么公共卫生意义。猪流感是禽-猪-人流感病毒唯一的共同易感动物,SIV具有感染人和禽的能力。猪场的饲养员,与猪接触的人员,有可能与病猪接触而感染。猪也是人流感病毒的保存宿主,又是人与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的重要场所,因此猪在人和动物流感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 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是什么?传播途径:节肢动物的叮咬(
18、主要是蚊子)传播媒介:库蚊,伊蚊,按蚊属中的很多蚊种以及蠓,三带库蚊和东乡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6、 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什么类型微生物?病原体为纤维状或棒状传染性蛋白颗粒,中心部分为细小纤维状物质,无核酸,其优势蛋白成分是一种抗蛋白酶的蛋白质,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极强的朊病毒。7、 疯牛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朊病毒致中枢神经退化性病变,大脑和小脑的神经细胞融合,消失,形成多数小空泡并伴有星状胶质细胞增生,出现海绵状改变为特征,病变部位无炎症反应,而是由朊粒蛋白大量堆积在神经组织里形成淀粉样斑块。8、 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传播媒介是什么?在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1.蜱叮咬是主要传
19、播途径2.蜱是重要传播媒介3.在我国,主要是硬蜱,如全沟硬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和日本血蜱等。9、 人患森林脑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1.病人多为急性发病,体温突然升高(39-40)2.早期头晕,嗜睡,昏迷等症状3.体征:脑膜刺激征最为常见,表现激烈疼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4.之后同时出现颈肌,上肢肌麻痹,表现为头下垂,手臂呈摇摆无依状5.最后:多数逐渐恢复,少数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循环衰竭等延髓麻痹症状,常导致死亡。11、 鼠疫是有什么病原体引起的?耶尔森菌12、 鼠疫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源:鼠疫病人,啮齿类动物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途径:从鼠传至其主要寄生蚤,在传至人,也可经皮
20、肤伤口和口腔黏膜使人感染。13、 人类鼠疫的主要临床类型有哪些?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14、 引起人患猪链球菌病是几型猪链球菌杆菌? 2型猪链球杆菌15、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气溶胶和破损脏器的直接接触,吸
21、血动物课传染第七章 思考题1.动物防疫概念指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2. 动物防疫任务包括哪两方面答:一、平时的防疫措施: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治疫病的传入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 3,拟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4,定期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搞好环境卫生。5,加强动物检疫,以便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和病原体。6,进行疫情的监测,分析和预报工作,以便有计划的进行疫病的净化,控制和消灭工作。二、发生疫情时的扑灭措施: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病情,及时通报邻近单位和地区做好预防。2,迅速隔离病畜禽,污染的地方随时消毒,对重要的疫病应采取
22、封锁,扑杀,销毁等综合扑灭措施。3用于面进行紧急接种,对病畜禽进行合理的治疗。4,对病死,扑杀的畜禽和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3.动物防疫计划的方针和基本原则答方针: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原则:1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 2,坚持专业防疫队伍与群众防疫队伍相结合 3,严格执法,依法办事4. 动物环境概念是指动物周围空间中对其生存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种种因素的总和。5.动物环境卫生概念动物所出的各种环境因子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陈升的影响,成为动物环境卫生。第八章 思考题1.什么是动物检疫? 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由国家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条
23、件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法定检验对象进行认定和处理的行政许可行为2. 动物检疫的范围有哪些? 1.动物检疫的实物范围 a.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 b.出入境动物检疫的范围 C.运载,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的工具 2.动物检疫的性质范围 A.生产性动物检疫 B .贸易性动物检疫 C.非贸易型动物检疫 D.观赏性动物检疫 E.过境性动物检疫3.动物检疫分哪几类?国内检疫(内检),出入境检疫(外检)内检: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检疫监督、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检疫、检疫审批外检: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运输工具检疫4. 动物检疫的方式有哪些? 1.流行病学调查法 2.临诊检查法3. 病理学检查法4. 病原学
24、检查法5. 免疫学检查法6.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法5.动物检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监督作用2. 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3. 消灭有些疾病的有效手段4. 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第九章 思考题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是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资料。2、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有什么意义?1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资料 3,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4,样品来源和分析方便,结果可靠 5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疾病的本质3、 按产生的原因,动物模型分哪几类?1自发性动物模型 2诱发性。3基因工程。:a转基因.b基因敲除。 4、按系统范围,动物模型分哪几类?1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2疾病基本病理过程。 3,各系统疾病。(如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