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整數的數量關係,台南市北區文元國小,陳尚美,書報討論數學教材分析,指導教授:葉啟村,1,.,整數的數量關係,(82年版),一、,因數與倍數,二、,加、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三、,列式活動,四、,等號的意義,五、,電算器,六、,兩(多)步驟問題,2,.,一、因數與倍數,64年版:,會求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是解決分數問題的必備條件。教材包含(,1)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2)質數與合數;(3)因數分解與質因數分
2、解;(4)短除法;(5)2、3、5、11等質因數的判斷法。,82年版:,只引入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不期望兒童以其概念解決問題,九年一貫:,N-3-18-能察覺整數的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N-3-20-能察覺整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和合數,並能將一個數做質因數分解。,3,.,一1、因數問題,使用除法觀點,由總量為問題的起點,探討可能組總量的單位量(總量可以由哪些單位量組成),當學童測量運思尚未發展完全,無法將等分除與包含除視為相同的問題時,不易掌握由單位量組成總數的意義。故先從情境問題進入,探討因數的意義。,4,.,情境中的因數問題:(第九冊14單元),情境1.,在方陣排列問題中
3、探討給定總量方陣的可能排法,例:提供12個全等的小正方塊積木,要求學童將小正方塊積木排成長方形(不可中空),討論重點:每排可分得幾個正方塊(單位量),5,.,情境,2,.,在包含除及等分除的情境問題中,給定總量,要求學童回答可能的等分組方式,例如:有18個小朋友,全部分組做實驗,分出的組,一組一組的人數都要一樣多,一組可以有多少個小朋友,分分看?,6,.,情境3:,在倍的問題情境中,給定總數,要求學童解決可能組成單位量的數值問題:,例:幾包牙刷合起來有16支,一包一包牙刷的支數都一樣多,一包可以有幾支牙刷?,.,*,避免以部分的觀點透過合成方式解題,*,要求以全部的觀點透過分解的方式來解決問
4、題,使用除法紀錄解活動,以培養孩童測量運思的發展,引入因數的意義。,7,.,一2、因數與倍數的關係,在數學上,是以除法原理(若有a、b兩個正整數,則必可找到q、r兩個非負整數,滿足abqr的關係,且br0)為基礎,透過判斷a是否能整除b(餘數是否為0)的方式,引入因數與倍數的定義,。,以問題的題意來區分,因數問題是指定一個正整數,詢問以哪些正整數為單位量,可以乘法性地合成這個指定的正整數,例如:探討6的因數時,一個6是6;二個3是6;三個2是6;六個1是6,因此6、3、2、1皆是可以乘法性地合成6的單位量,稱之為6的因數。,(向內探討組成一個正整數的單位量),8,.,倍數問題是指定一個正整數做
5、為單位量,詢問由此單位量可以乘法性地生成哪些正整數,例如:探討6的倍數時,以6為單位量可以產生6、12、18.,這些以6為單位量所生成的正整數,稱之為6的倍數。,(向外探討以一 個正整數為單位量,可以生成哪些正整數),9,.,教學活動(增進其測量運思),(1)透過判斷一個整數是否為其因數的整數倍的方式,讓學童察覺此整數為其所有因數的倍數,(2)透過先求出某數所有的因數,再判斷該數是否為其所有因數的倍數的方式,幫助學童察覺一數是其所有因數的公倍數;,(3)透過解決兩數相乘問題,幫助學童察覺兩數相乘的積數為兩數的公倍數,並希望學童能不經過計算的過程,就直接能判斷兩數相乘的積數為兩數的公倍數。,10
6、一3、倍數問題,本課程透過乘數未知的乘法算式填充題2()10,先要求學童解題,再經由語言的轉換,2的5倍是10,所以10是2的5倍,引入倍數的意義:10是2的5倍,而且2、5、10都是整數,所以說10是2的倍數。(在國小階段,討論倍數問題時,並不包含0)。,11,.,一4、公因數,本課程透過探討兩個量是否有共同組成的單位量的方式,引入公因數的啟蒙問題。,12,.,情境1:,探討兩個量是否有共同組成的單位量方式(第九冊),例:先找出12個女生所有可能的方陣排列方式,接著在找出18個男生所有可能的方陣排列方式,最後再要求將兩個呈方陣的隊伍接起來,能夠排成一個大方陣的限制下,討論男女生每排的人
7、數要一樣(相同的單位量)才能將隊伍接起來,來探討公因數問題。,13,.,情境2,(第九冊),透過包含除及等分除的情境問題,先要求學童分別找出兩相異量各自的可能等分組的方式,再透過比較各自的等分組方式,解決等組的可能數值問題。,14,.,情境3(第十冊),在倍的問題情境下,給定兩總量,透過比較各自可能的單位量數值,找出相同單位量的可能數值。,15,.,學童的公因數的解題策略:,先分別求出兩數的可能因數,再由其中找出共同的因數,先找出某一數的所有因數,再判斷這些因數是否為另一數的因數,16,.,一5、公倍數,以探討一個指定正整數有哪些倍數為基礎,可以探討兩個正整數有哪些共同的倍數的問題,這些共同的
8、倍數稱為公倍數。,本課程在數的情境下,要求學童分別求出兩數(例如3與4)在某一數量範圍內的倍數,透過兩數各自的倍數的比較活動,引入公倍數的意義:12是3的倍數,12也是4的倍數,所以12是3和4的公倍數。,17,.,公倍數的解題策略,先分別求出兩數在某一數範圍內所有的倍數,再由其中找出共同的倍數,先找出某一數在某一數量範圍內所有的倍數,再判斷這些倍數是否為另一數的倍數。,18,.,二、加、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結合律,19,.,二1、加法交換律,加法交換律是指被加數與加數的角色互換其運算結果不變,低年級在併加問題情境下,最容易接受加
9、法交換律的現象。,例:5朵紅花和7朵黃花一共是幾朵花,加法交換律只有在特定的數量組合下,使用往上數策略(累進性合成運思)解題,才能簡化計算過程。,20,.,二2、乘法交換律,1.乘法問題:算式應確實的反應解題紀錄,怎麼算就怎麼記,(例),以3個輪子為單位量,1個3是3,2個3是6,3個3是9,4個3是12,記成3 4=12,21,.,以4個輪子為單位量(分屍法),1個4是4,2個4是8,3個4是12,記成4,3=12,22,.,2.乘法交換律是指乘數與被乘數位置交換,其結果不變。換句話說,單位量與單位數的角色互換,而不影響對全體意義的掌握。,3.每一個乘法問題都有兩種做法(但不是一種解法可以有
10、2種不同記法),23,.,4.思考問題:一隻青蛙四條腿,,3,隻青蛙幾條腿?當學童記成,3 4=12,時,是否該給分,?,作者建議:上課從嚴,評量從寬,24,.,二3、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左分配律,(33+3)3=(33 3)+(3 3),右分配律,12,(5+4)=(12 5)+(12 4),25,.,以算式填充題為例:,7,32=(),7 1 0=70,7 20=140,7 30=210,7 31=217,7 32=224,解題策略:又10倍,又1倍,往上數策略,7 30=210,7 2=14,210+14=224,學童已學會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來簡化解題活動,解法一,解法二,26,.,二4
11、結合律,加法結合律(a+b)+c=a+(b+c),加法兩步驟問題 82年版第九冊,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兩步驟問題 82年版第11冊,例:一個貨櫃裝78個箱子,每個箱子裡有27輛玩具車,,明耀,公司出口了34個貨櫃的玩具車到美國,請問這些玩具車的總數?,27,.,三、列式活動,加數未知(追加型)問題,小明有5元,爸爸再給他幾元,小明就有8元?,低年級學童通常用5+3=8來紀錄解題活動,因其加減互為逆運算的概念尚未成熟,無法使用減法紀錄解題活動。,第六冊開始協助學童使用減法策略來解決追加型的問題。並要求兒童使用標準算式填充題。,28,.,四、等號的意義,思考問題:教室裡原有9人
12、走掉4人,又來3人,現在教室裡有多少人?,第一種記法:,9-4=5,5+3=8,9-4+3=8,9-4+3=5+3=8,中低年級教材,希望的解法,逐次減項的記法(需在併式記錄後才接受這種算法),第二種記法:,第三種記法:,第八冊引入併式記錄後的摘要記法,29,.,教室裡原有9人,走掉4人,又來3人,現在教室裡有多少人?,第四種記法,9-4=5+3=8,第五種記法,9,4,5,+3,8,這兩種記法是否合理?,“=”和“橫線”是否都表示等於的意思?,30,.,等號的意義,第一階段:得到答案是,例一:5+3=8(,5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是8個蘋果,),例二:235=4.3,第二階段:等價關係,例
13、一:5+3=8(,透過天平的比較活動,,,5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和8個蘋果一樣多,),例一:23=54+3,(,為避免兒童使用記法四的紀錄格式,本教材要求兒童使用兩步驟算式),31,.,五、電算器,N-1-3能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有關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並運用電算器加以檢驗。,N-2-2延伸加、減、乘、除與情境的意義,使能適用來解決更多的生活情境問題,並能用計算器處理大量的計算。,教學注意事項:,電算器如何獲得答案是看不到的,也不能做合理性討論,故應讓學童了解電算器不是用來解決數學問題的,電算器只能幫助計算。,32,.,六、兩(多)步驟問題,整數兩步驟問題,整數多步驟問題,分
14、小數兩(多)步驟問題,形成括號先算,先乘除後加減與最左往右依序運算的共識,33,.,六1、整數兩步驟問題,加、減兩步驟問題,先引入併式紀錄,幫助學童在併式中使用小括號辨別運算次序,(8+5)6=7,使用併式填充題記錄問題,(8+5)6 =(),最後引入逐次減項的記法紀錄解題過程,透過等號的遞移性將解題過程記為,(8+5)6=13 6=7,34,.,加(減)、乘兩步驟問題,本教材先引併式紀錄,,暫不要求使用併式填充題,(第九冊),加(減)、乘兩步驟問題、和乘、除兩步驟問題,所有與兩數的商式有關的問題,都延至第十冊才出現,35,.,六2、整數多步驟問題,引入中括號,透過等號的遞移性,使用逐次減項
15、的記法(解題時,要求紀錄五件事),以,(17-5)-7+8=()為例:,用算式把第一步的做法和答案記下來:17-5=12,用算式填充題把還要做什麼記下來:,12-7,+8=(),用算式把第二步的做法和答案記下來:12-7=5,用算式填充題把還要做什麼記下來:5+8=(),用算式把第三步的做法和答案記下來:5+8=13,最後形成逐次減項的紀錄,(17-5)-7+8=,12-7,+8=5+8=13,36,.,六3 分、小數兩(多)步驟問題,11冊引入分數兩步驟問題,只要求解題,不要求使用逐次減項的記法,12冊引入分、小數兩,(多),步驟問題,先用併式填充題記錄兩步驟問題,再用逐次減項的記法,記錄解題過程,37,.,六4、括號先算,先乘除後加減與最左往右依序運算的共識,學習併式填充題記路問題時,要先形成使用括號區別運算次序的共識,掌握運算次序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省略括號。但心中還是要有括號。,最後再透過先乘除後加減與最左往右依序運算的共識來省略括號,並溝通各個運算的次序,38,.,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