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试行)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 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 )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特 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 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 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
2、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 正确的历史观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汲取历史智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 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科学设计评价标准, 正确使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推动 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高中历史课程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和目的。 课程标准既提出高中历 史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 了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 总体目标。 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理 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 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 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该总体目标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的 要求:一是历史知识的增长与深化,二是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和世界观、历史观的形成; 三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理想的树立。第 1 页 共 22 页 (二)具体目标。 具体
4、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识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知识与能力。 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能 力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 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 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基于历史材料、运 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 过程与方法。 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历
5、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 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 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 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
6、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 生存环境的能力,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 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 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课程设置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规定,课程总体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 块三个层次构成,历史被列入“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之中,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 选修模块。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
7、学习的基 本内容。三个学习模块共有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 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 历史选修 I 包括六个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第 2 页 共 22 页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 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 根据甘肃省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状况,建议全省各高中学校在选修系列中,将“历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文 、 、 、 化遗产荟萃”四个模块作为限定选修,将“
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两 、 个模块作为任意选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在上述四个限定选修模块中 至少选修 3 个模块,获得 6 个学分。鼓励师资力量强、具备条件的学校开设更多的选修 模块,供学生选择。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科目三学年教学计划,可参考下面的方案: 学 年 学 期 高 第一学期 一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高 二 第二学期 高 三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开设限定选修四个模块 内 容 必修 必修 必修 供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选学 周课时 2节 2节 2节 4节 其他选修模 复习 块 4节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实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目标上坚持全面性
9、,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 教学实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基础性,重要 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知识体系,要求每一 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分为必修与选修,六个选修模 块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 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历史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历程,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必须坚持时代性,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
10、历史 贴近现实。要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提倡教学中运用新材料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引 用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高中历 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第 3 页 共 22 页 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 育、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总体教学实施指导。 总体教学实施指导。 ,结合教学实际 (1)根据标准 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好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 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好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 , 学目标 标准是 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也
11、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教师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学条件、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自身的特 点等) ,将标准的相关内容具体化,转化为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撰写 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要具备可测量性。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 标时, 重点说明学生应通过何种学习活动、 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来达成其他各项教学目标; 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实事求是,不随意拔高,不“乱贴标签” 。可 采用三维目标整合的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表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到教学
12、过程 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 (2)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甘肃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 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 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科学合理地处理教科书内 容。依据标准 ,认真深入地研读教科书,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分析教材结构和内 容体系,解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选用贴近学 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典型素材,为教学服务。可以用调整教科 书结构、改变教科书内容的展现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个最 基本的课程资源。 其次要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应作整体思考,
13、 注意初、 高中教材的衔接, 将三部分的内容做有机的整合,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从知识的传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 氛围, 促成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不
14、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 提高教学效率,达成三维目标。教师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 够自主学习;要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 第 4 页 共 22 页 过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模块教学实施指导。 模块教学实施指导。 。 (1)必修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政治文明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制 必修历史( 度产生与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重点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 特别是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同时注意反映重大政治事件、主要历史人物及其在 政
15、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专题的排列采用了 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现代,遵循着对学生而言先易后难、由远及近的方式,并不完 全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也无意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 它只是专题式教学所允许的一种技术性处理手段。在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更新使用教材理念。 第一、更新使用教材理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尽快地更新教学观念,其中 就包括使用教材的理念。教师要逐步告别“教教材”的旧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 思想。 “用教材教”的观念是将教材看作为教学的文本材料,视教材为工具。只有当教 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念能为学生所接受,
16、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时,教材才有使用的 价值。如果只有部分符合,那就部分使用,其余部分可以参照其他教学材料。 第二、灵活运用课程内容。 第二、灵活运用课程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 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 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 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 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可以在各必修教材内部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如,可适当调整 单元教学顺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史,或者使中外政治专 题史
17、自成一体,侧重对比中外政治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在必修教材之间整合相关专 题单元,如,必修()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必修()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单元、必修()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与必修()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单元、必修()的“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与必修()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单元等。从其相互联系的 特点出发,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如 在讲授第一单元第 3、4 课时,可以把这两课合在一起讲,以朝代为主线,理清中央与 第 5 页
18、 共 22 页 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讲清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说明从汉朝到明清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第 1 课时就可让学生阅读本单元第 3、4 课,理清朝代线索,明了从西汉到清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 存在着中央与地方、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涉及到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 变和发展的简表。在绘制图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主要对策是 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有了一系列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二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主要目 的是加强专制皇权,因此有了相权的分割,相权中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权的分散等。在 制
19、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汉初分封诸侯国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 用什么办法解决王国问题?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宋太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加强皇权?哪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说 宋代以后地方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汉、唐、宋、元、明、清的权力中 枢机构分别是哪些? 各朝对待丞相的态度有何变化?明朝内阁大臣与丞相有何区别?清朝的议政王 大臣和军机处有何不同? 可根据第 1 课时的安排,集中串讲本单元内容,并解决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总结中 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历史
20、规律、 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因此, 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但是,教师对课程 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 出发。 第三、正确把握教学设计。 第三、正确把握教学设计。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都较为详细地列出各课的教 学目标、教学分析与建议、教学设计与案例,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和能力目标都 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这对于正确理解 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计划是有帮助的。但教师用书仅仅为教学提供了一种设计方式,对 教学起着引导作用。教师上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做出
21、调整,有些问 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看法。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 第 6 页 共 22 页 针对自己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才是最佳选择。 。 (2)必修历史() 历史必修()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 必修历史( 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 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了解自古 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 努力,正确认识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和规律,并 做出正确的解释与评价
22、;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经济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 与影响,理解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 展的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本模块共 8 个学习专题,其中,中国部分 4 个专题(专题 1、2、3、4) ,涉及了中 国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外国部分 4 个专题 (专题 5、6、7、8) ,包括外国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 化趋势。 历史必修 (II) 模块学习中, 课程标准很多要求是落实在 “认识特点” 、 “分析原因” 、 “探讨地位和作用”上。如:特点类的有“了
23、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认识古代 、 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 、 、 步形成的特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原因类的有“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原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近代人们物质生活习俗 、 、 变化因素”“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等。地位和作用类 、 的有“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 、 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认识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等。 、 “分 析”“探讨”“认识”都属于运用层面的能力要
24、求,都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 、 技能,初步分析所学历史问题,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 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引 导学生从史实中多角度分析、总结出“地位”“特点”“原因”“影响” 、 、 、 ,做到“论从 史出、史论结合” 。如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可从历史的、现实的、 中国的、外国的几方面分析;近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可从内因、外因、根本 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几方面分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可从 第 7 页 共 22 页 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地位、未来地位几方面分
25、析。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整体把握模块教学要求。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整体把握模块教学要求。历史必修(II)内容涉及广泛, 知识跨度大,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知识 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正 确认识,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专题教学的整体设计,准确反映专题设置 的目的与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在不加重学 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深化和发展的历史知识结构体 系。 第二、进行同专题的内容整合。 第二、进行同专题的内容整合。第四专题中国
26、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 要求从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的进步、报刊、影视、互联网的普及等几方面认 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认识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时间上历时 160 多年,内容上设及近现代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娱乐方方面 面的变迁,课程标准内容的编排是以某一领域在近现代的变化为专题线索,注意了历史 发展的纵向联系。为了有利于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阶 段整合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分析归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进而得出认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正确认识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 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从经济活动的角
27、度, “多视角, 第三、进行专题间内容的整合。 进行专题间内容的整合。 多层次”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地“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 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 的整体性和规律性”。为了有利于学生“多视角,多层次”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与 世界史的关系,可适当调整专题教学顺序。 第四、要注意揭示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现象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要注意揭示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现象等方面的特点。如我 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其特点是:在区域上是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从局部 到全方位;在程度上是从引进外资
28、、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到借鉴外国经验自主创新。 第五、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的概貌,从多方面、 第五、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的概貌,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 平。如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就涉及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市场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的 繁荣、对外贸易的拓展、货币经济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再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 过几次阶段性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并在政治领域产生一定影响;但还应该看到,民 族资本主义与当时的封建自然经济以及在中国的外国资本相比,是非常弱小的。 第 8 页 共 22 页 第六、要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经济现象,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如中国近现 第六、要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分析
29、经济现象,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关联的,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可以透过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象,深刻认识其原因和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第七、要客观、辩证地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第七、要客观、辩证地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如对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既要肯定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它带来的种种弊端。 。 (3)必修历史() 历史必修()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必修历史( 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政治、经济 领域,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
30、步的基本表征。通过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学习,为学生 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从而有助于学 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 及相关人物,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发展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 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 的意识。 第一、 历史必修( 第一、从历史必修()的整体目标来看,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目标的实现。 的整体目标来看,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目标的实现。 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 解决问
31、题。例如第八单元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内容相对比较繁杂,流派多、人 物多、作品多,学生识记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文艺作品的解读,让 学生了解不同流派文艺作品的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从而培 养学生从文艺作品中看历史和从历史背景中理解文艺作品的方法和能力。 二是注意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适当介绍一些思想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名言名句等,引导学 生感悟他们的精神和高贵品质等,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境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 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认识、理解、 尊重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同时,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
32、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传承。 第二、从历史必修()的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要理清思想文化、科学 历史必修( 的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要理清思想文化、 技术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技术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思想文化成果、科 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学技术成就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并适当联系必修 1 和必修 2 的 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任何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 第 9 页 共 22 页 政治基础为条件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3、思想 文化成果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二是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结晶;人类在 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也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4)选修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中新课程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历史(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作为选修课的第一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虽然不像革命运动那样轰轰烈烈,却以其特 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探究其成败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 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认识改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改革的曲折性,增强社 会责任感,为投身于社会主义
34、改革事业做好准备。 本模块共 9 个学习专题,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专题 1、2、3、4) ,近 代历史上的改革(专题 5、6、7、8、9)两类,其中有 4 个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5 个 属于世界历史上的改革。每个专题主要涉及了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第一、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第一、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革命是自下而上,采取暴力手段推翻旧制度,往往 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改革一 般所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实现对某种制度的调整或完善。 第二、注意对改革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注意对改革背景进行分析。要了解改革发生的各种因素,认
35、识进行改革的必 要性。 第三、正确评价改革。 第三、正确评价改革。对待改革不能单纯从其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来下定论,要培养 学生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改革。 第四、对于历史上以人物命名的改革,可以采取以人带事的教学方法。 第四、对于历史上以人物命名的改革,可以采取以人带事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改 革过程的叙述更为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学习改革家的意志、品质。 (5)选修历史(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选修模块,主要阐述世界 选修历史( 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
36、是近代世 界社会巨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展趋 势,对于深化历史认识,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进行现代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选修模块共有 7 个专题、20 个学习要点,包括近代民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近 代中外民主与专制的激烈斗争、民主制度产生及完善等历史内容。从政治思想理论、政 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多个层面反映了中外近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 第一、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是较为艰深的历史知识,教师应 第 10 页 共 22 页 深入钻研教材,力图使艰深的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学习本模块应使
37、学生重点认识的问题。 第二、学习本模块应使学生重点认识的问题。专制和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 然阶段;民主思想是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前提;民主不是统治阶级的恩赐,而是人民 群众斗争的结果;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每一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实际情况,民主应适合国情。 第三、注意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第三、注意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本模块主要反映近代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政治现象, 应与必修三个模块中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6)选修历史(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 世纪前期,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选修历史(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前
38、所未有的灾难;战后至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 并没有根绝战争灾难。高中新课程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为一个选修模块有其重 要意义,是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根源、战争的残酷和它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探究和 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面的来之不易, 树立一种关爱人类命运和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的世界意识。 本模块共 6 个学习专题, 是从战争与和平一一对应的两个角度选择建构了教学内容。 要求认识的战争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专题 1、 3、 5) ;要求认识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防止战争的努力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冷战与和平、和平与发展
39、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专题 2、4、6) 。整体 看世界,20 世纪前期,国际社会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20 世纪后期,和平与发展虽成 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 第一、 世纪战争与和平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可以分两个阶段把握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战争与革命 是 20 世纪前期的鲜明历史特征;和平与发展是 20 世纪后期时代的主题。 第二、可以分“战争” 第二、可以分“战争”与“和平”两个线索建构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将世 和平”两个线索建构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界大战及局部战争的历史脉络加以梳理,并联系争取和平的努力等史实。 第三、揭示战争及和平
40、运动的特点。 第三、揭示战争及和平运动的特点。教学中既要把握战争与和平的发展线索,又要 战争及和平运动的特点 注意揭示各次战争及和平运动的特点,把握战争与和平的阶段性、时代性。 第四、设计便于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活动。 第四、设计便于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活动。20 世纪的历史与当今的现实联系紧 密,资料丰富,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如指 导学生结合历史就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开展讨论和辩论等。 第五、要注意评价方法和观点的引导。 第五、要注意评价方法和观点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法西斯发动战争 第 11 页 共 22 页 的根本原因及其战争的非正
41、义性和反人类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维护和平的意识。 (7)选修历史(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 选修历史( 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探究他 们成败得失的原因,科学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 慧,学习做人的道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初步掌握评判历史人物的方法。 本模块共 6 个学习专题,从不同角度选择了古今中外 22 个杰出历史人物作为教学 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家(专题 1、3、4) 、思想家(专题 2) 、革命家(专题 5) 、科学 家(专题 6)四类,其中中国历史
42、人物 10 位,外国历史人物 12 位。 第一、本模块各专题的教学顺序可做适当调整。 第一、本模块各专题的教学顺序可做适当调整。建议首先学习第 2 专题,这样既符 合时序,又可把几个有关政治人物的专题拉近或整合。 第二、学习人物事迹,要突出人物本身的特点。 第二、学习人物事迹,要突出人物本身的特点。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典型材料, 使人物鲜活丰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想象力。 第三、要重视人物传记、影视作品等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三、要重视人物传记、影视作品等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辨识真人 真事与文学创作的虚构成分。 第四、要注意人物评价方法和观点的引导。 第四、要注意人物评价方法和
43、观点的引导。尤其是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导向。 第五、拓展学习领域。 第五、拓展学习领域。本模块内容与必修模块多有重复,提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 领域 行拓展学习,用讨论和辩论的方法评价人物。 (8)选修历史(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很多未 选修历史( 探索历史的奥秘。 解之谜。历史学家们为解开这些历史之谜做了大量的探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 果。高中新课程把探索历史的奥秘作为一个选修模块,对学习和认识历史有重要意 义。了解这些历史之谜及其科学家探究历史之谜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研究历史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
44、真 理的过程。 本模块共 7 个专题,分为两部分内容。专题 1 首先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历史与历史 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方法的要求。 专题 2 至专题 7 提出了 6 个有代表性的人类历 史之谜及其学习要求,包括:世界各国共同探究的人类起源之谜(专题 2) ,以及中国西 南地区的古蜀文明之谜和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之谜(专题 3、5) 、美洲的玛雅文明之 谜(专题 4) 、欧洲的克里特文明之谜(专题 6) 、非洲的大津巴布韦之谜(专题 7)及其 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注意历史学习的普遍适用方法。 第一、注意历史学习的普遍适用方法。学习“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这一专题时应注 第 12 页 共 22
45、 页 意,其中所讲的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特点,不仅仅是针对本模块的,这是研究历史普遍 适用的方法。应使学生了解,我们以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随着历史 研究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发现,有些内容会进一步充实,对历史的有些认识会改变。 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 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本模块的教学活动,应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充分地参 与教学过程,通过搜集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研讨,体会考古及历史研究的过程,并 鼓励学生对历史之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体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三、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三、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使学生了解历史奥秘
46、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还应使学生了解和学习考古学家不怕艰苦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研究 态度。 ,着重介 (9)选修历史(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历史( 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绍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 无数的文化遗产,有的遗产反映了历史上辉煌璀璨的文明成就,它值得后人学习、继承 和发展;有些遗产反映了历史上的灾难和曲折,给后人以警示。 本模块共分 6 个学习专题,可分为三类,专题 1 要求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专 题 2、 4、 要求学习辉煌璀璨的文化遗产, 3、 5 分别选择了非洲的埃及文化遗产 (专题 2) 、
47、 欧洲古希腊、 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专题 3、 和中国的文化遗产 4) (专题 5) ; 专题 6 则从反面选择了殖民主义罪恶和法西斯主义罪恶的文化遗产作为学习内容。 第一、在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时,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 原则,以提升对文物保护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在学习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时,应引导学生看到,当今在对历史 遗迹进行研究时, 首先要考虑到文物保护, 既要揭示文物的奥秘, 又要保护文物的完好。 第三、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时,应结合 前几个模块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对这些遗迹中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思
48、想意 识进行分析。 第四、在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时,应调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多方面地展示中 国绚丽多彩的文化,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 以及活化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 第 13 页 共 22 页 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培育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充 分利用。 1.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学习和生活经验,把历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
49、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 历史知识的理解,加速实现所学历史知识的内化,提高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的效益。 每个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历史、学生的家 庭史,学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历史、学生所在社区和家乡的历史等,都是基于学生的历 史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必须加以重视。 2.历史教师是关键的教学资源。 2.历史教师是关键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师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时 历史教师是关键的教学资源 代的变迁, 教师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 历史教师所接触到的人和事、 所阅读到的书籍, 历史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兴趣爱好、观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等 等,都是关键性的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这部分课程资 源,一方面要发挥它的优势,同时要注意避免可能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历史教科书是核心的教学资源。 3.历史教科书是核心的教学资源。 历史教科书是核心的教学资源 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科书在课程资源中的核心地 位。教科书是历史基础知识最简洁、最清晰、最准确,也是最经济的载体,是学生学习 最方便的学习工具。历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手中的历史教科书,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