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九集中学 周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学难点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
2、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教学和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位普通话好,声音洪亮的同学朗读新民晚报的一则报道(课本p70)。内容是行驶的列车上飞出了一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公务段职工xxx的鼻梁上,当场将
3、其击昏。启发学生-小小馒头将人砸伤、而且砸晕,什么样的馒头竟有如此的威力?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二)新课教学 1.了解能量:结合课本插图及课本所介绍的资料,播放子弹击穿障碍物,打桩机打桩等图片或视频加深对能量的理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单位:焦耳“”)2.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设计实验情景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同路况下的交通安全限速标志牌,学生认真观看。师:为什么不同的路况下要限制汽车的速度?生:讨论并回答(有的说:速度快容易出事故;有的说:速度越快,遇到障碍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当汽车撞到人时,汽车对人有力的作用,汽车越快,力的作用越
4、大)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对其他物体有作用效果”的例子?生:学生讨论回答(微风吹动树叶;流水推动小船运动;滚动的铅球推动木块)师:以上物体由于能够对其他物体有作效果而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学生讨论回答:它们都在运动,由此得出动能的定义。(2)形成课题,设计实验师:关于动能,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学生讨论回答(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他物体有什么作用效果?动能大小如何计算?动能有什么用处,可否与其他能进行转化?)。师:如果我们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5、。师:让我们来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生: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速度、物体的体积)。师:要想证明自己的假说对不对,应该怎么办?生:设计实验验证。师:在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生:注意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演示给大家看?生:学生上台演示:让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注意控制物体速度、形状、体积一定)。(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生:学生实验,教师
6、巡回指导。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4)交流、评估师:下面给同学一段时间,把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和不足之处,如何加以改进?生:交流、反思。(5)拓展应用师:根据我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分析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师:让我们再来分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列车上飞出物体,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新闻报道。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3. 重力势能 演示: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问:木块受到重力,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
7、? 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叫做重力势能。 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 (4)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时,举得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4. 弹性势能 (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
8、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象,弹簧能不能做功? 总结: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 让学生表演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用不同的力使橡皮筋形变程度不同,观察纸弹弹射的距离有何不同?指出: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
9、性势能都叫做势能。(三)课堂小结教师: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称为势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学生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了(四)巩固练习(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四 动能和势能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因素:质量、速度2.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3.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二、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三、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