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一)“修辞”的来历 (二)修辞的发展“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在欧洲,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专
2、著修辞学注意口语修辞(三)修辞学的确立古代的修辞论述是粗略的、模糊的。在我国,修辞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后有唐钺修辞格、郑奠的中国修辞学研究法、扬树达的中国修辞学、汪震的国语修辞学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解放后有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修辞概要、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学新探、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倪宝元修辞、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及修辞学通论、1980年修辞学会成立,出版修辞学丛书,创刊修辞学习,修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四)修辞的含义通常有四种: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1、修辞活动论语宪问中记载“为命,裨谌shen4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修饰”“润色” 就是修辞,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加工活动。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讨论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如果说一个人长得丑,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例如:她很丑。(可碜/难看/不好
4、看/不俊/)她长得像个丑八怪。(比喻)整个一个猪八戒他二姨。/或大家都叫她“朱二姨”。(借代)(不同的词语表现了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她长得五官都错了位。(夸张)看她一眼三天不想吃饭。(夸张)她丑得可以去当吓唬乌鸦的稻草人。(夸张)她要是去当稻草人,准把所有的乌鸦都吓跑了。(夸张)她不但能吓得乌鸦不敢偷庄稼,还能吓得乌鸦把偷走的玉米送回来。(夸张)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同 这种言语加工的活动过程通常有:(1)草创组合(即打腹稿)(2)选择在多种同义手段中选择某一恰当的言语形式。(3)创新 修辞贵在创新。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有句话说,第一个说女人是花
5、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说女人是花的人就是蠢材。所以,创新是修辞的灵魂。(4)修正 将错误或不太好的谚语形式改为正确的、比较好的。(5)增删 增加必要成分,删除多余词句。如徐迟地质之光“我们现在有了我们自己的最好的医院了”删去后一个我们,句子紧凑简明。雷雨中写繁漪“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改为“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更丰满、更准确。2、修辞规律 在这种语言加工活动中,蕴藏着种种规律,这种规律支配和摆布一切修辞活动,所以修辞的另一含义是修辞规律。3、修辞现象 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有些修辞学统称修辞现象。如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种“修辞格”特别新颖,我没见过这种
6、“修辞格”,其中的“修辞”便是指修辞现象。4、修辞学修辞学是对修辞现象进行研究而产生的一门学问。人类社会一产生,就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就有了修辞活动与规律,如易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诗经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说,但直到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才对这种修辞现象有所阐述。简而言之,修辞是1、修辞是一种社会言语现象,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修辞2、其间蕴含着这一活动的规律以及人们对修辞现象、活动、规律所进行的描绘、提炼、分析、归纳。修辞学如果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举,则前一部分含义可叫修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后一部分含义叫修辞学,是对客观修辞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
7、。二、修辞的对象对于修辞的对象范围,曾在60年代或80年代进了两次大的讨论,众所纷云,分歧较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修辞学以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他把修辞现象分为两类: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为使语言准确、通畅、明白、平稳而采取的调适手法叫积极修辞;为使语言生动形象而采取的手法叫消极修辞。有的只讲积极修辞。(太窄)有的从结构入手,把修辞对象规定为“平行的同义结构和非平行的同义结构”(不能包括修辞所有的原则、方法、形式、规律,太窄)有的则把写说的全过程都纳入修辞学。(太宽)我们认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应为修辞现象与修辞理论。修辞现象是融修辞手段规律于调整修饰语言的活动过程;修辞理论指研究修辞的性质、任
8、务、对象、范围、原则功用、方法态度以及语言修辞与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等。三、修辞的结构单位修辞单位是表达修辞语义信息的最小元素,是以语义为主的语言结构体,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具有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两个方面。修辞意义是语义学研究的对象,语音形式与语法的结构形式互相联系,常常被纳入到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之中。从语言结构看,修辞单位是形成修辞手段的或长或短的语言结构形式。可分为四类1、音节修辞修辞只表现在一个音节中。2、词语修辞系词只体现在词语中,即以词语为修辞单位。3、句式修辞修辞表现在句式、句子中,即以一定的句子、句群为修辞单位。如“学会一个字,就象搬掉一座山。”4篇章修辞以篇章为修辞单位。如古
9、代寓言,通篇为喻。四、修辞材料人们常说“修辞是对语言三要素的运用。”对于修辞而言,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和加工的语言材料;对于语言而言,修辞是对语言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语言的高级体现。如果说在语言系统中,语义与语音的结合是第一基础平面,词汇语法是第二平面,那么修辞就是第三平面。1、修辞与语音语言要音韵铿锵,悦耳动听,就必须做好语音的调配。语音修辞的主要手段:双声、叠韵、压韵、平仄、谐音、叠音、拟声、儿化、重音、轻声、字调、语调、停顿、音节、节奏等是语音修辞的主要手段。语音与修辞的关系:语音在增强音律美和突出语义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从通过积极调动
10、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2、修辞与词汇修辞与词汇关系密切。词语修辞常用方式:同义选择、反义对举、多义关联、词语的色彩、搭配、词语仿造、创新、变序、活用、熟语巧用等词语与修辞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的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与词汇有关,如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对比、借代、通感、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喻、移就、歇后语等;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3、修辞与语法修辞同语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修辞选择的句式: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倒装与顺装句、完全句与省略句、分说句与合说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意合句
11、与意义合句、单句与复句、复句与句群等都是修辞的选择材料。语法与修辞的关系:一般来说,讲究修辞要以语法为基础。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利用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如没有语法上的并列句,就没有对偶、对比、排比、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五、修辞与逻辑人们常说:语法管话语句子通不通,逻辑管其对不对,修辞管其好不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逻辑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因此,语言和逻辑的关系密切。有时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会有意识地超常规搭配,造成一种有违形式逻辑规律的超常逻辑,如夸
12、张、拈连等,但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之类的具体信息却依然不越逻辑常规一步。六、修辞与语境修辞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离开语境,修辞、修辞学都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语境概念即语言环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语境:言语交际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狭义语境:口头表达的前言后语、书面表达的上下文。2、分类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第一语境 说写者所处的言语环境第二语境 言语产品中人物所处的语言环境3、语境的构成因素(1)主观因素身份、年龄、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与说写者自身有关的因素。它直接制约个人的语言特色、风格。(2)客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动态因素。陈望道曾将这些要素概括为“
13、六何”:何故、何事(题旨)、何人、何时、何地、如何(情境)。“题旨和情境是修辞的标准和依据。”(修辞学发凡)七、修辞的标准修辞是为增强语言效果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什么才是好的表达效果呢?这就有一个标准问题。有的认为修辞应该规范、简明、稳妥;有的认为修辞应该创新、生动、形象。而实际上,修辞既要规范,又要有变异;要创新,又要守成;要明确,有时又不能不模糊。因此,修辞的标准是不能一刀切的。它受制于各种题旨,各种情境,各种语体,各种风格。王力提出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语言的真善美语文学习1987年12期)。“真”不但指逻辑上、科学上的真实,更指思想情感的真实;“善”指话语正确,表达的逻辑正确,语
14、言结构本身正确;“美”既指语言的形式美,如简洁美、丰繁美、鲜明美、朦胧美、华丽美、质朴美、均衡美、参差美、壮美、秀美等,也指语意内容美,如心意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理想境界是指真善的话语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形式相结合。因此,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及致。“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黑格尔语)八、修辞的作用1、“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即语言的艺术性。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形式对内容有重要作用。2、修辞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说写表达能力、阅读听解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修养与语言美的水平。3、修辞同片面地追求形式美
15、、追求华丽辞藻是不一样的。修辞的原则还是内容决定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统一。第二节 语音修辞一、什么是语音修辞概念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自觉利用语音要素,使语言通顺流畅,音节分明,语音和谐,富于音乐美,这种修辞活动就是语音修辞。 二、语音修辞的主要内容1、音节 (1)音节的搭配要求音节匀称,主要是指结构相似、音节数目相等。一般的,单音节与单音节、双音节与双音节搭配,多音节与多音节搭配。(2)音节的排列 音节少的放在前面,多的放在后面。例1陈老五送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如果音节不协调,可以通过扩充、简缩或换用等方法使之协调。2、平仄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里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
16、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上一句末用了一个仄声字,下一句我就要用一个平声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即平仄相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平声长而平缓,是扬;仄声短而曲折,是抑。平仄相间、抑扬顿挫是汉语语音修辞常用手法。音节安排恰当,平仄相配,就使得诗歌或散文声调抑扬起伏,和谐动听,构成汉语的音律美。诗歌要讲究平仄,如苏轼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散文也要讲究平仄,如扬溯的雪浪花“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平仄平仄平仄平仄)。3、压韵概念:同韵
17、的字在句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压韵。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北岛回答)作用:压韵可以使语音和谐,节奏整齐,使字系于韵,句系于韵,加强内容表达上的完整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方式:有偶韵(隔句韵)、随韵(每两句换韵)、交韵(一三、二四各自压韵)、抱韵(一四、二三各自压韵)、排韵(句句压韵)4、双声叠韵由于声母或韵母的复现,使语言优美动听,构成一种回环之美,使人印象深刻。5、叠音概念:叠音词是指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如“密密麻麻”、“朗朗”、“嗡嗡”、“兴冲冲”等作用:叠音词的声音有很强的音乐性,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
18、受。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可增加声势,夸大描绘效果,富有感染力,增强语言的音律美。例: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句中“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叠音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清新明朗,让人在领略街灯多姿多态的美的同时,也在声音上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千三百字的篇幅中,选用叠音二十多处。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竟达七十多处。6、拟声 利用语音手段对自然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7、节拍概念:由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音律单位。诗词中一般两个音节一个节拍。如“指点/江山,激扬/
19、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第三节 词语的修辞一、概念 词语修辞指词语的锤炼,即练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茅盾在小题大做中说“从事写作第一个条件当然是善于用字,用字错了,便会辞不达意乃至与本意相反不但初学,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作者,也常常碰到一字的难关,反复推敲,总觉得不惬意,及至忽然得之,原来亦甚平易,并不出奇,此时的愉快,与数学家骤解一题,仿佛相似。这样看来,所谓练字这一层功夫在永无止境,而与一个作家的协作活动相始终的。”二、内容(一)意义的锤炼意义是词语的灵魂。词语意义的锤炼,就是在深刻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等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准确鲜明、精当妥帖。1、多义词语 汉语中
20、的许多词语都有不止一个义项,这几个不同的义项都是从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基础,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恰当地使用多义词语,就要清楚地辨析词义,了解词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义项。例如“老”是个多义词,具体使用的时候要恰如其分: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年龄变大、衰老)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很久以前就存在的)“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亡)“因为老下雨,所以把我泡成这么大了。”阿凡提说。(经常)在不同句子的上下文中,使用多义词时,就应该弄清楚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达不同的意思2、同义词语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表
21、现,也为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和余地。因此,恰当地选择同义词,是取得最佳修辞效果的基本功。例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窃”和“偷”是同义词。所不同的只是语体色彩:“窃”是书面语色彩、“偷”是口语色彩。孔乙己使用“窃”来表示自己读书人身份,反映了他在封建科举制度影响下性格迂腐、虚荣的特点。 这只是我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鲁迅故乡)这个句子中,“心情”和“心绪”是同义词。“心情”是指心境、感情的一般状态,用于“心情的改变”很合适;“心绪
22、”多就心情的安定或紊乱来说,常常指心境的紊乱,适于用在“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之中。两个同义词并用,使得上下文互相照应,避免了句子的单调重复。如果改成一样,虽然意义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文章就显得没有生气,减色不少3、反义词语反义词语的使用可以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鲜明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矛盾,起到对照映衬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例如:正常操作,迅速完成岗位项目而从容不迫;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就免不了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吴伯萧北极星反义词“从容不迫” 和“手忙脚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两种不同的工作情态具体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正像种子就藏在果实之中一样。沙
23、粒构成了山,水滴汇成了海,平凡孕育了伟大。(秦牧面包和盐)“伟大”和“平凡”并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增强了说服力(二)一般词语的推敲。一般词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如果精心选择,会产生好的修辞效果,为文章增色不少。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将“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改为“事情”;袁鹰井冈翠竹将“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改为“修直”。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鲁迅孔乙己)“排”字既通过孔乙己付钱时的谨慎反映了孔乙己钱财的来之不
24、易,又表现出了孔乙己想要摆阔气的虚荣心理;“摸”则说明他的钱很少,表现出了他的穷困潦倒。两个动词使用准确,生动传神。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这个句子中,作者使用白描手法描写父亲的形象,几个形容词非常普通,但是又用得恰如其分,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三)词语的活用为了表达的需要,对某些词语“变通”使用,有意改变其词性和功能,这就是词语活用。词语活用可以使得
25、言语表达生动形象,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例如:她跳的这段独舞,给人总的感觉是很青春,很阳光。(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具有青春的朝气和活力”。黄克山得理不让人:“我从来不矛盾他,他光矛盾我。”这个怪词,引得大家一阵大笑。(曲波山呼海啸)(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与之产生矛盾”)。(四)色彩的锤炼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词语的褒贬色彩,它反映说话人对所陈述事物的态度和感情。如高尔基海燕“海燕象黑色的精灵,在高傲地飞翔”“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飞翔”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褒义。“飞
26、窜”是受惊,象逃跑那样飞,贬义。一褒一贬,泾渭分明,鲜明生动。满洲人早在窥伺了,国内却是草菅民命,杀戮清流,做了第一种。(鲁迅文章与题目表现作者对外族侵略者和当权者的不满与憎恨)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赞美)2、词语的语体色彩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1)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2)书面语:这个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而是有所
27、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表现为书面形式的语言和言语作品都叫书面语。 3)特点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4)运用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3、形象色彩很多词除了具有理性意义外,还具有形象色彩,这些词从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给人以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形象感。三、词语锤炼的要求(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是用词的第一要求。(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4)力求色彩鲜明第四节 句子的修辞一、句子的修辞句子是交流思想的
28、基本单位,汉语历来就有反复推敲词句的传统,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句子的修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句子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二、句子的锤炼 句子锤炼的基本要求是连贯、周密、简练、生动。1、连贯连贯要求句与句之间上下衔接紧密,意义上有连贯性;句子的排列次序要妥当,层次清晰。2、周密句内和句子之间语义表达周到严密,用好修饰语、限制语、独立语等。 “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后改为“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曹禺在雷雨中写繁漪,更准确周密。(句内)3、简炼句子的力求言简意赅。鲁迅答北斗杂志问“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9、。”例“我吃早饭的时候碰到了穿着红羊毛衫的挎着书包的手里拿着烧饼油条一边走一边吃的张伶俐。”(太长)应改为“我吃早饭的时候碰到张伶俐。她穿着红羊毛衫,挎着书包,拿着烧饼油条,一边走一边吃。”4、生动作用:生动形象的句子才会给人深刻的印象,单调乏味的句子只会让人昏昏欲睡。方法:主要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及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衬托等。三、句式的选择(一)什么是句式的选择1、句式:句子有繁有简,有长有短,有松有紧,修辞学从表达效果着眼,把这些句子格式叫做“句式”。2、句式的选择: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的选择一般是指同义句式的选择。3、同义句式:修辞学将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风
30、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称做同义句式。(二)句式选择的内容1、长句和短句长句短句特点词语多,结构复杂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精确、严密生动、明快、有力、简明抒情深沉、细腻强烈、激越适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口语、文艺作品1)长句的选择特点: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严密,抒情深沉、细腻。适用:A、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例如: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宾语很长)B、文学作品也有采用
31、长句形式的,例如:每逢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庄稼,看到刚犁好的涌着泥浪的肥沃的土地,我的心头就涌起像红旗歌谣中的民歌所描写的“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如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这一类带着泥土、露水、草叶、鲜花香味的大地的情景。(秦牧土地复杂状语、定语很长)2)短句的选择特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叙事简明,抒情强烈。适用:短句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例如:例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舒缓流畅、简洁细腻。)如果改为“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
32、日子不像去了再来的燕子、枯了再青的杨柳、谢了再开的桃花而一去不复返呢?”语气较强,有质问的口吻,全无原文那种淡淡的忧伤感。例2: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1950年正月15元宵节,虚岁20 ,周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记简洁、明快,清晰利落)2、整句和散句整句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形式整齐匀称字数长短不一特点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排比、顶真、对偶、回环、错综等修辞手法自由畅达,灵活自然适用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1)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
33、的句子。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徐刚黄山拾美排比,表意简练醒目)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婷致橡树对比,抒情强烈激越,音调悦耳和谐)2)散句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散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例如: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刘白羽长江三日句子灵活多变,形象生动
34、)3、主动句和被动句1)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种句子叫主动句。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2)被动句: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受事的句子称为被动句。例如:“树叶被风吹落了” 3)如果说话人要突出主动者,用主动句式;如果要突出被动者,则用被动句式。例如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主动句,描写风雪肆虐的情景,表现风雪的无情、冷酷)如果把上面的句子改成被动句,则会是
35、另一种效果。雪花被风卷着,山野、村庄被风雪狂暴地扫荡着,古树的躯干被摇撼着,人家的门窗被撞开了,破屋子上的茅草被大把大把地撕下来扬向空中,人家的屋子里被撒进了冷森森的雪花,雪花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风的驯顺的奴隶,可以被它任意地蹂躏、毁灭(表现了山野、村庄、古树的躯干、门窗、茅草等的孤单、无助、弱小、可怜)4、肯定句和否定句1)肯定句:是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如:他是中文系的学生。2)否定句:是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如:他不是中文系的学生。3)语义的轻重强弱的差别。表达同样的意义,可以使用肯定句,也可以使用否定句。肯定句语义要重一些、语气强一些。否
36、定句语义轻一些,语气比较缓和。例如:不过,你真是个古怪的老头儿,在斑白的头发底下还保持着一个二十岁小伙子般强烈的感情,这样的人是不会幸福的。(黄秋耘丁香花下委婉、含蓄,语气相对较缓和)如果换成肯定句表达:这样的人是会很痛苦的。(直接,语气更强,甚至还有些武断) 4)单重否定与双重否定A、单重否定句是只用一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单重否定句如果与肯定句并用,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表达的意思就会更加明确,语气会更强烈。例如: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秦牧花蜜和蜂刺)B、双重否定句是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比肯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例如
37、:男子倘要这么突然的飞黄腾达,单靠原来的男性是不行的,他至少非变狗不可。(鲁迅关于妇女解放)双重否定属于否定句中的一种。但是,双重否定所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所表达的肯定语气的程度超过一般肯定句。例如:“这是任何人都承认的真理。”“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的真理。” 5、设问句和反问句1)设问句概念: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这是设问。用来设问的问句,就是设问句。比如: 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美,是一种特别的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峻青沧海日出)主宰戏剧的是什么人?一般以为是剧作家,认定剧本为一剧之本。(柯灵戏外看戏)特点:设问句重要的不在于前面的提问,
38、而在于后面的回答。目的:先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注意和思考,使后面的回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作用:文章的标题或开头用设问句,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2)反问句: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这是反问。用来反问的问句就是反问句。特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作用: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可以说他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也不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否定陈述句,简单的陈述,读者是被动地接受)你可以说他是
39、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余秋雨上海人反问句,能引发读者思考,语气比前者更强烈,给人印象更深刻)6、常式句与变式句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辞格(辞式、修辞格)概念: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特性: 1、修辞格是修饰描摹的特殊格式和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在言语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修辞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语言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和表现形式的积累和总结。3、修辞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和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用:修辞格在修辞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修辞格是语言
40、最佳表达形式的概括和总结,对丰富和发展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修辞格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回忆所学的修辞格)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概念: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例1:她一头的褐色卷发,盖着一张的小圆脸,眼极活泼,口也很灵动,配着一身极鲜艳的衣裳漆鞋,绿丝长袜,银红绸的上衣,紫酱的丝绒围裙亭亭的立着,像一棵临风的郁金香。(徐志摩曼殊斐儿)例2 这世道就像一杆秤,不会总摆不平。(冯骥才神鞭)例3 我一直认为疼痛是一种力量,是使一个人早熟的催化剂。(迟子建原始风景)例4 生命就像一只旧钩子,悬挂着我们的躯
41、体。(毕淑敏预约死亡)构成: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 2、比喻的类型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如: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强喻:本体和喻体有
42、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例如: 我看见蝗虫遮天蔽日/向农民争夺粮食/而地主比蝗虫更凶/甚至掠夺去妻女(邹荻帆乡音)反喻: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例如:人非木石,岂能一味谈理,碍于情面而偏过去了,在这里正有着人气息。(鲁迅送灶日漫笔) 博喻:博喻就是用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3、比喻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
43、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二、比拟1、什么是比拟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就叫比拟。例如:黑暗在不住地退却,又像捉迷藏似的,从飞驰而去的汽车两旁包抄上来。(张一弓春妞儿和她的
44、小戛斯)我无法再继续写下去,所有的英文字母全在我脑子里跳疯狂的舞蹈。(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海睡熟了。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朦胧地进入了睡乡。(鲁彦听潮的故事)2、比拟的类型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睡”是有生命的人或者动物的行为。)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草棵、树叶被风吹折的声音,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庞天舒蓝旗兵巴图鲁这里是赋予小虫人的思想情感,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人的“情话”。)拟物: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45、,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茅盾冬天“蛰伏”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人当作动物来写。)三月的微风像一只小猫一样舔舐着我的脸颊,弄得我浑身痒酥酥的。(“舔舐”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风当作动物来写)3、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用以比拟的人和物必须具有相似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比拟不应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4、比拟和比喻的异同比拟和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是有区别。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比喻和比拟比较表 比喻比拟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将拟体和本体进行类比重在比喻将甲作乙来写喻体要出现本体要出现,拟体不出现本体喻体是主从关系本体拟体是交融关系、主从不分可用“像、似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