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4)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
2、思想的最高成就2.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3.英国古典经济学: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4.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马克思
3、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体系,它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做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2.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
4、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
5、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6、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创新(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议的重要性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义的本质特性。列宁所:“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
7、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展开的,科学的理论就应该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即使是科学的理论也会变成不科学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断开辟认识发展的新道路。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脱离历史的客观进
8、程而存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尽管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种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主观原因和自身动力。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发展相一致。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客观上是由时代特点和时代进程决定的,它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客观必然性。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
9、、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3.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的具体理想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4.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关注过去、向往未来、构想未来5.过去、现在、未来这时间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展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
10、用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2)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
11、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
12、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
13、解决问题本领。(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3.现今时代
14、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4.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
15、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4)掌握
16、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
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18、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19、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完整版QQ:1273114568 索取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
20、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把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就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确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现代科学表明,物质具有极为丰富的形态、极为复杂的结构和极为多样的特性。但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统一性问题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21、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无一不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
22、本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自然科学证明了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以物质为其现实基础。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总是想方设法抽掉运动的物质
23、主体,把运动归结为精神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2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运动和静止割离开来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都是错误的。(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
25、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五)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2.实践的含义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
26、质活动3.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于,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人则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
27、以一定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因此,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第一,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以获取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劳动实践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调节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第三、科学实践
28、。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生产中的问题离开科学实验是无法解决的。(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四、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物质世
29、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
30、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4)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
31、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2.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3.英国古典经济学: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4.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
32、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体系,它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做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
33、的水平2.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
34、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
35、它的深刻性(3)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创新(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议的重要性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完整版请联系QQ1
36、273114568索取义的本质特性。列宁所:“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展开的,科学的理论就应该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即使是科学的理论也会变成不科学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
37、己的形式,不断开辟认识发展的新道路。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脱离历史的客观进程而存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尽管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种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主观原因和自身动力。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发展相一致。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客观上是由时代特点和时代进程决定的,它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客观必然性。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
38、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3.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的具体理想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4.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关注过去、向往未来、
39、构想未来5.过去、现在、未来这时间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展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
40、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2)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第二,坚持和弘扬
41、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
42、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时
43、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3.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4.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
44、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
45、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4)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
46、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
47、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