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模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感觉不很全面,需要进一步补充!)【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外国人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
2、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
3、、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
4、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岁时历法】3纪月常用序数(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
5、既望,月末一天称晦。4干支纪日如:元丰六月丁丑。5用十二地支纪时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die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段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旦:早晨(夙)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生辰八字】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
6、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
7、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8、;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
9、“鳏夫、鳏居”。【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
10、祷农事。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有关官职的问题】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
11、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六部职能:(1)吏部(官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12、。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三公九卿】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九卿之
13、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
14、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以山水之名加“阳”或“阴”而得地名不少,如衡阳、汉阳、华阴、江阴等。3.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4.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
15、为关东、关外。5.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6.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7.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8.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9.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10.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11.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
16、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淮左】淮水东面。【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地名】(1)六合:指天地
17、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6)江左:即长江以东。(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10)南京又名建业(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谦辞和敬辞】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
18、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人名称谓】(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
19、。晚辈自称小子。(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年号谥号庙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
20、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
21、、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数字三常识】.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
22、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太牢、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
23、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 、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三原色:红、绿、蓝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代: 夏、商、周.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王: 夏禹、商汤、周公. 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 三教: 儒、释、道. 三公: 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4、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岁寒三友: 松、竹、梅. 三辅: 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中医、中国画.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5、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五牲】五种动物,:一种指牛、羊、猪、犬、鸡;【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数字中的文化常识】 2.四书、五经、六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五湖四海。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青海湖、洪泽湖。四海:指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古时人们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5.六朝。
26、因为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所以将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满清十二帝】太祖武高皇帝天命努尔哈赤、太宗文皇帝天聪皇太极、世祖章皇帝顺治福临、圣祖仁皇帝康熙玄烨、世宗宪皇帝雍正胤禛、高宗纯皇帝乾隆弘历、仁宗睿皇帝嘉庆颙琰、宣宗成皇帝道光旻宁、文宗显皇帝咸丰奕詝、穆宗毅皇帝同治载淳、德宗景皇帝光绪载湉、逊帝宣统溥仪【建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长江三峡】瞿塘峡
27、、巫峡、西陵峡【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宗 教【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伦 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
28、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饮 食【五谷】稻、黍、稷、麦、豆【五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音乐文娱【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
29、提到的梅、竹、兰、菊。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2)
30、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西方八大名酒】白兰地法国、威士忌英国、伏特加酒俄国、香槟酒法国、杜松子酒荷兰、苦艾酒意大利、劳姆酒牙买加、清酒日本【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理 化【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太阳系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罗马数字】(1)、(2)、(3)、(4)、(5)、(6)、(7)、(8)、(9)、(10)、(20)、L(50)、C(100)、D(500)、M(1000)、高考真题例1
31、(200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第54题)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B. C. D. 解析 华夏、九州、神州、赤县都是中国的别称。芙蓉国指的是湖南。答案为A。例2 (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解析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1900
32、18946,天干从“甲”起后推第六位是“庚”,地支从“午”起后推第六位是“子”,所以1900年是庚子年。答案为B。 例3 (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第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解析 解题关键是记住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十二地支中“酉”对应的生肖是鸡。答案为D。例4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第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
33、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 在中国古代,山南水北称为阳,而山北水南称为阴。答案为D。(2007年全国文综卷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古代帝王的年号、谥号和庙号等的文化常识题。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该题的情景是新的,但分析能力强的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本身材料提供的信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
34、行为而议定”一句的提示,提炼核心信息“生前行为”,推断出正确答案。【高考模拟题】 1.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我国喜迎奥运。2010年世博会又将在我国上海召开。2010年是农历 A.丁亥年 B.己丑年 C.庚寅年 D.辛卯年 2.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A.蛇 B.马 C.羊 D.猴 3.以下对六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 A.尊号:秦始皇、成吉思汗 B.庙号: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 C.年号:汉武帝、乾隆帝 D
35、.谥号:汉武帝、成吉思汗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李白的古风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A.统一中国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 参考答案:1.C 2.C 3.A 4.A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是儒家经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论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目始于 A汉朝 B.唐朝 宋朝 明朝2.【三字经】是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其中“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反映的信息解释不正确的
36、一项是( )A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B.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C.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D.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3.【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教育制度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按推算
37、“癸卯学制”通过是在( ) A公元1902年 B.公元1904年 公元1906年 公元1908解析:根据推算是农历1903年,实际是公历1904年1月4.【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隋朝、唐朝、明朝 隋朝、唐朝、北宋5.春节贺岁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岁首。中国古代历法最早把正月作为岁首是( )A夏小正 B太初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中秋赏月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
38、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根据北宋都城东京和夜市繁华等知识可判断材料情景为宋朝,答案C。7.端午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由此不能说明 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产物B、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9.【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9、”,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10.【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12. 国庆
40、节(National Day)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C中华民国1月1日临时约法D前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文史常识类试题50题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A赵B姬C元D吴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
41、,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实现统一后B澶渊之盟后C东京保卫战后D宋金和议后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B玄德、操C备、孟德 D玄
42、德、孟德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A公元前6世纪后期B公元前5世纪后期C公元前6世纪前期D公元前4世纪后期7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第二次统一,两者时间相距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8.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他根据中国的立法把这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元世祖时期9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43、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10.“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的一条祝福短信,其中的 “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11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2、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由此可以说明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理环境C、地质特点 D、生产经验13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A佛教B道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1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