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今天我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的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受教育不仅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而且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本单元与上一单元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下一单元做了铺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权利,学会维护这些权利,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2、但现在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在初中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义务意识,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结合这一学情及本课标要求,确定知识与能力为:1)知道教育的含义,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2)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过程与方法为: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结合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感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树立终身学习观,
3、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教学难点:1)教育的作用2)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实际生活最密切,据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点拨法和辩论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设疑讨论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发现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
4、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采用寓言导入:请学生现场模拟“儿子和驴子”的故事中一个家长和老朋友的聊天,设问:听完了这段对话,你有何感想? 引出本课话题,感受不受教育的愚昧,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亮丽人生。新课部分:图片展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和 2010年10月1日的阅兵式。设问:1)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受?2)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的含义。小辩论:正方:“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反方:“学与不学”一样。通过小辩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1)教育是每
5、个人生活的准备,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2)教育可以唤起人的潜能,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动手演练:展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设问:1)以每人一年消费300公斤粮食为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每年可以多养活多少人?2)对“袁隆平=1000亿元人民币”,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计算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教育对国家、民族来说成就未来。 生活剧场:案例“我校八年级的张红同学因母亲患病想辍学,经老师帮助继续留校学习。”设问:老师倾其全力维护了张红同学的什么权利?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受教育权的含义及受教育是权利,也是机会。 义务教育的含义。案例:张红辍学离校经校方多次动员劝说无效,最终教育部对其
6、家长罚款,责令其回校。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利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保障作用。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案例:张红返校后,他爸爸为她交了相应的书费,学校再没有收取她任何的学费,杂费,他爸爸非常高兴,说:“国家现在出台这么好的政策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上学都免费了,我一定继续支持女儿接受教育。”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 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材料:全国义务教育实施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等,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 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道理;我们应该珍惜这个给我们带来终生受益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回忆本课所学,内化知识。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整体教学设计的把握较好,不论是从环节的设置,还是时间的分配都比较合理。二是对教材的挖掘和研究比较到位。三是整体课堂节奏把握较好,比较紧凑、干净、明晰。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调动不到位,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