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羚羊木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2、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一)导入揭题,出示目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出示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三)阅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什么事物和哪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将爸爸从非洲给我带回来的礼物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妈妈知道后,逼着我要回了木雕。重点强调:文章主要写了追问木雕转赠木雕要回木雕三个内容。2、阅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用( )划出妈妈的语言,用【 】划出“我”的语言,用划出爸爸的语言,用 圈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
2、补充句子。面对 的妈妈,“我”感到 。面对 的爸爸,“我”感到 。附 板书:羚羊木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能够正确看待朋友与财富的关系,学习与父母和他人沟通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四、教学思路:体会人物性格、讨论解决办法、反思生活实际。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出示课堂学习目标。(二)阅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特点。自学指导一:根据1-15自然段中人物语言、
3、神态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1、说说人物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相互指导。妈妈: 粗暴严厉,固执己见爸爸: 稳重威严,不可抗拒“我”: 紧张害怕,无奈委屈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文中对话部分。先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小组进行朗读表演。问题一:既然父母态度如此坚决,我又为什么不愿要回来呢?分析插叙部分,万芳和“我”换裤子的事。一方面体现我们感情深厚,另一方面突出万芳是个仗义的人。问题二:在“我”和父母的矛盾冲突中,谁最理解“我”,替“我”说话。分析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样”指的是什么?(父母逼迫“我”将送出的东西要回来。)体现了奶奶什么特点?(明白事
4、理,善解人意。)自学指导二:重点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感知其内心世界,探索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问题一:当我来到万芳家,万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万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责备到理解,说明万芳是个仗义明理的人。问题二:当我要回木雕后,内心感受如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环境描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衬托悲凉心情)心理活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三)总结辩论,联系实际谈体会。1、辩论:“我”到底该不该要回木雕?正方(父母)观点:应该把木雕要回来。反方(“我”)观点:不应该把木雕要回来。注意:发言要有理有据,尤其要抓住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还要注意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揭示财富与朋友的关系:“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2、探究: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强调:孩子做事应多与父母商量沟通,父母应尊重理解孩子。 在生活中,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沟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愉悦,少一些烦恼。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你和父母(或与老师或与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矛盾片断,要求有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