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元文化地球村课题 第三单元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应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 2. 应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认识到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3. 应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方法,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文化 教学难点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 窗体顶端 同学们想去旅游吗?想旅游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学生高高地举起手!) 日益扩大
2、的开放,频繁的国家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出国旅游将不再是一个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世界文化之旅”。 学生回答引领自学1怎样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的方式。 4.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自读课文及材料,在课本上划出答案。 探究展示引领点拨(课本P56)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的食品? (课本P58)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3.(课本P59)
3、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4.(课本P59) 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作出努力?该如何作出努力?窗体顶端 相关链接中韩两国中秋节习俗差异 韩国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而中国是在清明节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国的晚餐是正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同样是中秋节,受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4、,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过法。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传统节日。 探究:外国传统节日知多少,图片展示世界各国传统节日,学生猜节日名称,并说出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窗体底端要求:阅读材料,理解问题情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训练达标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只有在饮食习惯中才能体现文化的
5、特征 B我们不需要接触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C各具特色的文化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D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必定会产生冲突 敬献“哈达”是藏族同胞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维吾尔族人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B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学会排斥 C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D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列完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是( ) 情人节、圣诞节、泼水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劳动节
6、、妇女节、国庆节 D春节、愚人节、青年节 下列关于民族和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的文化是相同的 B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C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D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文化发展更加趋向多元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丹麦 莫泊桑 B中国 孔子 C印度 甘地 D希腊 柏拉图 有一个意大利留学生看见她的中国同学穿得很漂亮,连连称赞,可是中国同学回答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让意大利同学很困惑,衣服明明很漂亮啊!这一事例说明( ) 中国同学很虚伪 B. 意大利同
7、学没有审美观 C. 中国同学没听懂意大利同学的话 D.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世的方式 7对待民族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即( ) A排斥、沟通 B对立、接受 C排斥、理解 D欣赏、接受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符合题意) 8. 福建将在美国纽约建立“闽侨书屋”免费提供中文图书借阅。闽侨书屋的建立有利于 ( ) 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合作 B. 世界文化发展趋向单一 C. 照搬照抄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 D. 宣传中国形象、传播福建风采 提到日本,人们会想到樱花;提到埃及,人们会想到金字塔;提到巴西人们会想到足球;提到中国,人们会想到长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
8、的是( )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标志B. 世界各国文化缺少共性,无法交流融合 C. 各国不同的文化标志也是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D. 要融各国文化之长首先必须建造起这些国家的文化标志总结反思窗体顶端 通过本课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了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懂得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从而培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窗体底端板书设计 世界文化之旅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有差异性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课后反思课题 第三单
9、元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课型新授课总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 明确在日益开放的时代,与不同的文化共处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珍惜、爱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开放的态度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时更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教学重点如何沟通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面对文化冲突。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已成为我们学生必须面临的课题。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仅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外来
10、文化的渗透,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哪?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框的内容。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简单的讨论和回答。引领自学 1.面对不同的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尊重保护其他民族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文化差异,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4.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阅读教材P6164,思考完成下列内容,在课本上划出答案。 探究展示引领点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吗?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
11、待本国文化。3.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我们应当如何对待? 梁思成保护奈良城 (见课文62面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 1、当听说美军要轰炸日本本土,假如你是梁思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布朗森上校陈述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美国的原子弹终于没有投向奈良。你觉得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结论: 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 、( ) 和 ( )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搭起文化的桥梁 身边的外来文化(见课文63面材料) 结论: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 (
12、 ) , ( )。 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知多少?比比看谁说的多。 结论: 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要求:阅读P63材料,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我们身边的外来文化还有哪些? 外来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能否照抄照搬?应该怎样做? 训练达标(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广大青年对一些国外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祝。相反,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却差不多被淡忘了,只有春节还保留着其最大节日的风采。对此,我们应该( )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过外国的
13、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D.固守中国的习俗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的大平台,作为全球性的盛会,世博会用一个主题在半年时间内将几百个参展方、数千万宾客聚到一起,没有其他人类活动能够如此紧密地凝聚国际社会。对此,我们应该( ) 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化成果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抵制外来文化 A. B. C. D. 拓展提高 最近,小刚的班里来了一位英国的小男孩David,很快小刚就和他交上了朋友。David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不断向小刚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把英国文化介绍给小刚。虽然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他们相处得比较开心。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假如你是小刚,你主要会介绍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文化?(至少3个方面) (2)假如你被选为中国文化大使,那么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总结反思 1.我学到了什么? 2.目标达成情况怎样?板书设计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开放的胸怀虚心学习其它文化的优点,珍惜、爱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搭起文化的桥梁善于与不同文化沟通,弘扬本民族文化课后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