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制幼儿教玩具比赛幼儿玩具教具理论学习材料幼儿玩具教育性能的理论研究2007-2-7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何建闽-摘自(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研究报告)一、幼儿玩具教育活动的意义玩具由直观性与非真实性构成,具有“人”性、“玩”性和“物”性,具有教育性能,具有开展教育活动的可能性。玩玩具是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的权利。通过幼儿玩玩具的过程来发挥玩具中的教育作用,实施玩具教育,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发展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一)玩具活动的发展意义本研究中,玩具活动主要指幼儿在一定的兴趣下主动对玩具的操作和摆弄过程。玩具是玩的对象,
2、含有“玩”性,而“玩”性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玩玩具是儿童的本性。玩具是操作活动的客体,能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发生学习作用,产生学习价值和教育价值。玩具符合儿童认知方式和心理发展特点,成为重要的认知对象,构成幼儿最基本的学习资源。玩具操作性学习的对象,其教育性能影响到操作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教育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育目标的完成,玩具与操作活动一起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上述基础上,玩具成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儿童人生中的第一本教科书。(二)玩具教育的现实意义玩玩具是幼儿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幼儿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玩具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家庭教育、幼儿
3、园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工具。玩具市场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社会影响。在玩具活动中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或对其教育性能认识不清,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会错失良机,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幼儿幼小心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终身。二、玩具教育活动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玩具教育活动符合幼儿认知方式研究表明,幼儿第一信号系统发展完善,感知觉为主要认知通道,整个学前阶段三种思维方式并存,但作用各不相同。1、第一信号系统发展完善。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来看,在先学前期,在词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出现,到了幼儿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大大加强了。从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趋
4、势来看,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日趋降低,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日趋增强。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尽管幼儿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较以前大大增加了,但与第一信号系统相比,其发展仍然是很不完善的,这就决定了幼儿心理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62、感知觉为主要认知通道。从幼儿感知觉发展过程来看,“两岁以后,儿童陆续出现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结构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组成成份之间的力量仍十分不均衡。由于感知觉出现得最早,发展得也最快,其力量相对大于后出现的几中认识过程。在整个幼儿期,感知觉在其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思维活动,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和影响。”133、三种思维方式并存
5、。从思维过程来看:由于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萌芽状态的抽象逻辑思维。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末期开始出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13在学前中期,具体形象思维虽然已开始摆脱与动作同步进行的局面,但还未能完全摆脱客观事物和行动的制约,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所依靠的形象或表象是对所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心理映象,事物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影响着儿童的思考。13学前儿童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熟悉的问题时,能
6、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13“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幼儿期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过程。实验要求幼儿想办法利用杠杆,以便取得用手拿不到的糖果。实验设置了三种条件:第一种,实验室桌子上放有实物杠杆,使儿童能以直觉行动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第二种,提供有关物体形象的图画,使儿童没有利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可能,而可以依靠具体形象进行思考。第三种,既无实物,又无图形,只用口头言语布置任务,要求儿童在言语的抽象水平上思考。实验结果见表:13幼儿年龄 直觉行动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方式 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萌芽3-4 55.0 17.5
7、04-5 85.0 53.8 05-6 87.5 56.4 15.06-7 96.3 72.0 22.0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解决此类相对较难的问题时,不同水平的思维方式出现的时间、速度有所不同,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各年龄都占有优势。但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二)玩具教育活动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玩具活动符合幼儿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思维特点,在玩具活动中,幼儿能运用直观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进行操作、探索,感知、体验并接受知识内容,发现知识现象,初步发现规律,运用知识,迁移知识。此外,玩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能从直观替代一直到符号替代,这种替代功能促进幼儿思维表征功能的发展,促进幼儿符号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发
8、展,促进思维水平从直观向抽象水平方向发展。(三)玩具教育活动符合幼儿创新教育需求玩具具有的低结构性、替代性、建构性、创意性等特性符合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要求,玩具教育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创新教育的价值。(四)玩具教育活动为幼儿操作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能操作性学习方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操作性学习活动具有学习对象物质化特点,其学习效果不仅与操作方式有关,也与客体材料的性质特性有关,只有在合适的玩具条件下,才能发挥教育作用。玩具中的基本特性为幼儿操作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具有进行操作性教育传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上述内容使玩具教育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和实施玩具教育具有必要性。三、幼儿玩具
9、的教育性能(一)玩具的基本特征与教育功能玩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具有“玩”性的物品或用具,或是人玩的用具或物品,“人”性、“玩”性、“物”性是玩具的三种特征,简称“玩具三性”。1、“人”性:指幼儿对“玩”性的需求,成人对儿童“玩”性的尊重是玩具产生价值的前提。幼儿有进行“玩具”活动的基本欲望和动机,对玩具好奇、想探究,有对玩具操作的身心发展需求,想玩想动要想象。在心理发生发展中,人是作为与玩具(客体)相对应的主体而存在。在游戏中玩具常作为游戏工具而存在,玩使幼儿动作发展,精力发泄,满足了想参与现实世界的渴望,心理获得满足并得到发展。人性决定了人对玩具的操作具有动机性和主体性,对玩具操作的活动水
10、平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活动结果具有发展性,玩具教育具有人本性。2、“玩”性:“玩”既是活动方式,也是活动目的,又是活动状态。“玩”性具有动作性和目的性,具有轻松的、自由的、欢乐的状态,玩者精神上达到自由而愉悦的状态。“玩”性以操作动作性为基础,具有活动性和内涵的传递性,具有教育可能性。在轻松欢乐状态下,玩具活动具有开放性,具有精神自由和操作自由的双重自由。教育性与开放性结合,使玩具活动具有创造性教育特征。3、“物”性:是“玩”性的作用对象,要能满足“玩”的需求,是玩具的具体构成和物质特征。在构成上具有直观性,在功用上具有非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结构性、展示性、替代性、创意性和模
11、拟性等功能。结构性功能使玩具具有了不同的操作可能性、不同的学习途径性。“物”性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文化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俗与文化,物性内容不同。物性构成基本学习活动内容,反映社会要求,体现教育目标。“物”性作为“玩”性的客体,使“玩”性具有操作性、中介性、游戏性、练习性、实践性、运动性等特征。物性的基本功能是:(1)直观性功能:由一定的物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功能、外观、特征、材料、重量、大小、色彩等内容。物质特征可作为认知对象学习对象,具有知识性,用于操作活动中的感知、体验、理解、记忆。物质结构具有结构性,低结构的直观性材料对知识结构具有展示性和建构性,
12、能用以开展操作性学习活动,展示知识结构、知识内涵,可用于操作中发现知识、发现知识结构、探索知识规律。(2)模拟性功能:是对真实世界物品的外观、功能、功用、技术等内容的模拟。如对外观与功用的模拟,仿真小鱼、仿真小狗、仿真手枪、仿真小汽车、水杯、小铲、家具等。也可是科技成果的模拟,如各种机器人、高科技玩具等。与真实物品相比,这些模拟玩具具有逼真性和安全性,因而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可操作和可使用性,能被幼儿练习使用、并了解其特点性能、满足幼儿参与并掌控现实生活的需求。但这类玩具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因而在操作中需按照其固有方式进行操作,探究性不强,缺乏多向性操作和多向探究的可能,变通性、迁移性较为缺乏。可用
13、于对实物特征、性能的了解和学习,适用于讲解、观赏、体验等教育活动中,具有知识性。(3)展示性功能:对知识结构、特定功能、性能、原理或特征等方面的展示,可用于数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感知和发现活动中。这类发现活动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难以展示其原理和特征,因而缺乏操作的多向性,幼儿在了解其原理后,可运用和迁移其原理和方法。(4)创意性功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利用已有技术、特征、功能与想象中的形象、特征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形象或物品。如具有一定技术性能的发条玩具、机器人、机器狗、巴比娃娃、加菲猫等。也可在形象性能方面加以创意,如卡通娃娃、毛绒玩具、变形金钢等。具有创意性的玩具能较好地激发幼儿
14、想象力,可用于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想象性游戏,进行语言学习,创编故事,进行各种社会性行为、规则的学习与模仿。(5)替代性功能:具有一定表征性的成品或半成品的玩具或材料,可为实物替代、特征替代或符号替代等。模型玩具可为真实物品的替代,如用玩具小鱼替代真实小鱼。成品玩具也可以物代物,如娃娃替代小朋友。半成品玩具可用来作为某类特征的替代,如红色的小方块代表红色苹果,用红色洞洞子作为这排所有红色玩具的标记等。在幼儿表象性、符号功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幼儿对玩具的概括性、替代性使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幼儿可以用毫不相干的事物作为标志或相互替代,如用红色洞洞子代替蓝色的小鱼,这对较小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替代功
15、能的玩具特别是低结构的玩具材料,常作为“学具”帮助幼儿进行替代性操作,这类操作不仅能探索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促进幼儿表象能力、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因而这类玩具材料最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利用低结构的替代性玩具进行操作时,需要在头脑中建立有关实物与玩具之间的替代关系,如幼儿要在头脑中建立红色玩具代表红苹果,一粒洞洞子代表一层楼房等替代关系。需要形成利用玩具进行学习的认知策略,知道一摞比另一摞高是说明红色比兰色数量多。形成操作性学习技能,知道把洞洞子排成两排后,需要一边对齐,才能比较长短,知道如何利用吸管与彩绳测量路径的长短等技能。建立替代关系是幼儿操作性学习的基本技能,是玩具学习的操作入门。
16、(6)建构性功能:常见于建构性玩具,用于开展建构游戏,需要运用一定的空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需要小手精细动作的配合,因而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在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提倡提供具有建构性玩具,主要是用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多元化,帮助幼儿立体化的、空间化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和线性的思维活动方式。具有建构性的玩具还可参与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知识结构的掌握和建构,从而掌握知识的实质。具有建构性的玩具常具有低结构和替代性特征,是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较为理想的学习材料。在创新操作学习活动中,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选
17、择不同的学习玩具。在讲解式学习、接受性学习中,对于较难的学习内容和较小年龄的幼儿,模拟性、高结构的玩具同样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7)生活性功能:来自生活原型,与生活内容紧密相关、有生活教育价值的玩具,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赋予其生命力。(8)动作性功能:能发展动作进行运动,开展游戏活动,如动手拼插、弹球、打弹弓等各种内容的活动。(9)工具性功能:玩具所模拟和替代的物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幼儿在玩具操作中能熟悉、了解、掌握这些物品的性能,有助于把它们作为生活的“工具”来使用。(10)感觉标准:直观性使玩具具有形状、颜色、大小等感觉特征,由于玩具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
18、实际生活物品的提炼、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因此玩具的感觉特征往往是比较典型的,质量好的玩具,其色彩、形状一般说来是比较标准的,玩具在色彩、形状等方面的这种特性,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感觉标准体系。16(二)玩具的教育性能和教育作用以上述“玩具三性”为依据,玩具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能。玩具的教育性能主要体现在不同玩具具有的基本性能和产生的教育作用两个方面。玩具的基本性能是实施玩具教育的基础,具有开展教育活动的可能性,玩具的教育作用是实施玩具教育的结果,具有现实性。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基本性能和教育作用的需求,分析现有玩具的教育可能性,评价其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提供能
19、满足基本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定基本性能的玩具,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教育帮助,使之产生所需要的教育作用。学习需求包括幼儿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发展目标等各项内容。在各种学习内容中,如果需要感知高科技性能,就要提供具有高科技性能的玩具。对较小婴儿来说,彩色、简单固定结构的玩具就比低结构的半成品玩具更能发挥教育作用。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时,低结构的建构性玩具比固定结构的玩具就更具有教育价值,在教育活动中,有时多功能、多种操作方法的玩具材料还会成为学习活动的障碍因素,需加以控制。(三)玩具、学具、教育玩具玩具的基本特性是产生教育性能的依据,具备玩具“三性”是进行玩具教育活动的前提。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学具、教育玩具首先要具备“三性”,产生“玩”性,成为玩具,并尊重“人”性,挖掘“物”性,才可能在幼儿学习中发挥教育作用,脱离这“三性”,无论是“学具”还是“教育玩具”就将都失去教育意义。此外,玩具能否成为“教育玩具”或“学具”,还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来具体分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