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讲义之文章照应【美文回放1】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每当我放学,按响“502”,都期盼那头是父亲,因为他总是在我还没上到二楼时,就已经冲下来,替我接下书包,牵着我的手,半喘息着说:“把咱家宝贝累坏了!”我跟在父亲后头,摇晃着父亲的大手,走到五楼!就在这楼梯的两头,总有一双大手轻抚着我被风撩乱的发絮,轻抚着我心中的躁乱,使我如沐春风,沉浸于无尽温柔。那就是我的父亲。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飞逝,转眼间,我已升入初中又面临毕业了。就在那天,当我在楼道里挪着步子,等待父亲的大手时,我突然感到一秒又一秒竟然如此漫长!感应灯出了故障,一闪一闪的,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父亲那匆
2、忙的神情,听见他那夹杂着剧烈心跳的喘息声。我黯然地站在那儿,猛然感到父亲的苍老:两鬓已经花白,眼中布满血丝,脸上也已沟壑纵横这一切都在刺着我的眼睛我的心。我双手紧紧地握住书包带。他伸出大手说:“爸爸帮你拿!太沉了!”我牵住他的手,说:“不用。爸,不沉!”一直走到五楼从那以后,每当我按响门铃,就快步向楼梯的那头跑去,这样,父亲接我的地点从二楼到三楼,又从三楼到四楼回到家,我把爱运在手掌,轻抚着他的白发。看着父亲的面庞,昔日的美好都展现在眼前,可他现在却如此苍老!不禁心酸冲鼻!好着泪水总算没有掉落下来。现在,每当父亲买菜回家,我都飞奔下楼,抢过他手中的重物,托起父亲的大手,说“太重了。爸,以后让我
3、来做这些!”我知道,父亲眼中的感动!“女儿,你长大了!”一直到五楼。如果说家是最温馨的地方,那么在这楼梯的两头,便是温馨的浓缩,是爱的深沉!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当我们想表现一种爱、一种感情或一种幸福的时候,经常会走入一个取材的误区:总以为只有“大故事”才能体现这种高尚美好的东西。而本文的作者,却只写一些小故事:小时候,爸爸总是从五楼跑到二楼接她。当她长大之后,伤心地发现爸爸已经苍老,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她快步从一楼跑到三楼,后来又跑到四楼,让父亲减少跑一层楼的力气。后来,她从五楼跑到一楼,为父亲提菜,牵着父亲上楼。这些小故事效果如何?非常感人。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
4、方。其次,还有两个地方也很值得借鉴。一是作者善于构思,将楼梯的两头设计成幸福的交流空间,让父子之爱都在楼梯的两头尽情展示,非常精妙。二是,作者十分善于描写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真挚。你可以试试看:如果抽掉文中心理描写的内容,这篇文章将会怎么样?肯定没有那么精彩了。【美文回放2】因为有爱,我幸福当你得到关爱时,朋友,我敢说你是幸福的。在我走过的15个春秋里,我得到过多少关爱?已数不清楚。这里,我只能摄取生活中的一两个镜头,来赞美人们的爱心,请你来分享我的幸福。雨中的伞看着窗外倾盆的大雨,我跟梅显得十分焦急。却又无可奈何这么大的雨,我们俩都没带伞,冒雨回去吗?那分明等于买药吃。正在我俩唉声叹气时,我们
5、班调皮鬼杰忽然坏笑着说:“怎么,回不了家了?我送你们怎么样?”看他那幸灾乐祸的样子,我们把头扭向一边。他又嬉皮笑脸地凑上来:“两位小姐别生气,我这儿有一把伞,你们拿去。”说着把伞放在我们面前,“女孩子可不能淋雨,淋湿了就会感冒,感冒了就会变老,老了就”说着他抱着头冲进雨帘。我望着他的背影在雨中片刻消失,竟半天没能说话。“喂,你感动了?”梅忽然问,我点点头。杰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最需要的东西给了我们,我能不感动吗?他的调皮变得那么可爱。夜里的风铃声夜神用它厚厚的黑衣裹着大地,风婆婆偏偏闲不住。吹几口冷风扰得沉沉入睡的人们觉得冷瑟瑟的。我被冻醒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妈妈能给我添床毯子,或者一床薄被,
6、使我更温暖一些。咦,我房间门顶上的风铃怎么丁丁当当地响了起来?又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哦,是妈妈!赶紧装睡。等那脚步声停止以后,我忽然感到被子厚实了许多,一双温柔的手把我这额前的几绺头发挪开后,脚步声又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串串丁丁当当悦耳的风铃声,那么清脆,那么动人,我的腮边已挂满了泪水路边的修车摊真倒霉,我的车胎被扎了,天又下着毛毛雨,离家少说也有七八站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家,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哪!看着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我无可奈何地推着车朝前走。猛然看见一个马路边的修车摊,我好像见了救星一样,急忙奔过去。“怎么,车坏了吗?快推过来,我看看。”修车师傅热情地说。可糟糕的是我身上竟然没有带一分钱。“可是,
7、我”我嗫嚅着,半吞半吐地说不出来。不等我往下说,修车的师傅已扒下车胎,三下两半地补了起来。“师傅,我没带钱!”我急忙说。“没关系,出门在外,谁能不遇到点儿急事呢!”不一会儿,他已把车修好,乐呵呵地放到我面前。我感激地接过车,泪水和着雨水,打湿了我的眼睛,竟然不知说什么好。好师傅,素不相识,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您给了我最需要的帮助。一份份关爱,一颗颗真诚的心。当我们人人都能享受关爱并付出关爱时,世界就会变成幸福的人间!【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上面我们谈到“串珠式的结构”,这篇文章又作了一个精彩的示范,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定好中心以后,挑选几个能够体现共同中心的精彩镜头,设计几个分标题,把
8、它们串起来,就是一篇结构别致的文章,省掉故事之间的连接,省掉段与段之间的交待过渡,一举多得,喜不乐哉。其次,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感情真挚,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文章总是有情物”,把感情写细,写真,是最容易得分的。【美文回放3】提醒幸福我是一盏精致的台灯。我的灯光明亮柔和,可以很好地帮助主人看书学习;我台座上的时钟可以时刻提醒主人要惜时如金;我还可以奏出优美的音乐来缓解主人紧张的神经。总之,我一切都为主人的学习和生活着想。可是款款的碎步由远而近,清幽的香味由淡而浓,白雪公主般的主人走进了书房,拧亮了我。主人的眼睛比我的灯光还要朦胧,我随着她的眼光望去墙壁上明星的眼神充满诱惑。此刻,我的时钟显示为2
9、0:30,主人晚到了半个小时。她身上的香味清楚地告诉我,这宝贵的半小时被她花在“装饰”上了。当然,美是需要装饰的。一道数学题让她细长的眉毛紧锁。我瞅了一下,那可是一道并不怎么难的题目啊。主人漫不经心地打开我身旁的录音机,书房里顿时飘满了萨克斯浪漫的音符,可惜凯丽金没能帮她找到灵感。五分钟后,这道题被扔在一边,纸皱巴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主人斜躺到床上,一边吟诵着将进酒,一边品堂着咖啡那是她的母亲煮来给她提神的。咖啡冒着热气,再次朦胧了她的眼睛。她站起来,在房间里扭动起腰肢,仿佛舞台上的明星。书房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她醉了,我也醉了一本语文书被她修长的手指随意地翻开,指甲是鲜红
10、的鸡尾酒的颜色。她开始预习提醒幸福,可是主人时常抬起她好看的脸,一会儿瞥瞥在冲她微笑的刘行华,一会儿似乎忘情于张惠妹动感的歌声。我看得出,主人眼神里有渴望,但更多的是茫然。读完提醒幸福,主人心想:幸福需要提醒,幸福需要享受。想到这里,主人又抿了口咖啡。但我看到主人的眉头皱了一下咖啡甘甜中带有苦涩的味道。唉,那咖啡似乎变了味道。一个大大的懒腰,一个长长的呵欠过后,我被熄灭了。窗外,我的同伴们还在别人的家里努力工作着。我们这里,房间一片漆黑。漆黑的,还有主人的梦。【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构思新颖。这是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表现一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学生,作者神思妙想,把“我”写成一盏台灯,目
11、睹了眼前的一切。同样是这个材料,同样是这个中心,你可以把“我”写成是这位同学的舍友同室,或干脆不要“我”用第三人称直接记叙“她”某个晚上对待学习的表现,都可以,但绝对比不上现在的“形式”了。我们已经说过形式很重要,它常常能够使一个普通的故事“耳目一新”。其次,这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神情兼备,形象生动,十分值得借鉴。【知识点透视】俗语说前后呼应波澜生,写文章也要注意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观照、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
12、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照应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题文照应。这是指文章或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作品之窗。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题目与正文照应,犹如日月合璧。2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开难起,结难收。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3前后照应。它是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有了前后照应,前后内容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
13、严谨,脉络畅通。【名家美文】小橘灯(冰心)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我在她桌前坐下,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
14、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又回到里屋去,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门口。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
15、?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的枕头边。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我
16、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阅读手记】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
17、有范例。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3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佳作示例】铲煤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天,车间领导交给我们一项任务-铲煤。当时,外面正下着大
18、雨,阵阵冷风直向人们脸上扑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就拿起铁铲愉快地走了,而我仍呆呆地站在那里,心想雨下得这么大,怎么还叫我们到露天去铲煤呢?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事,便亲切地问我:小杜,下雨了炉子要不要烧?要烧。我不假思索地说。烧炉子要不要煤?那我被问住了。老师傅严肃地说:如果我们不把煤及时送上,炉火就会熄灭,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是呀,下雨也要干,不能影响生产,我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铁铲准备去劳动。老师傅又喊住了我,把他的雨衣朝我身上一披,同我一起走了出去。风卷着雨点直向脸上扑来,吱的一滑,要不是老师傅扶住了我,我定会摔一跤。我走到煤堆边,用力铲起来,但那煤被水一淋,结成了一块块的,铲起来很吃力
19、。干了没几下,我感到臂酸腿软,心里又犯愁了:雨下得这么大,煤又这么重,路又这么滑,真没劲。嚓、嚓,随着急促的铲煤声,我往旁边一看,只见老师傅不顾风雨,在起劲地铲着。虽然天气较冷,但是老师傅头上却冒出了阵阵热气,雨水和汗水淌满了脸颊。这时,老师傅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如果不把煤及时送上,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于是,我就又用力地挥起铁铲,干了起来当我和同学们完成任务,拿起铁铲向车间走去的时候,一阵风雨又向我们袭来,我身上感到有些寒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评析】从照应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比较成功的,它既注意了首尾呼应、行文中的呼应,也注意了主题和材料的内在呼应。雨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
20、,贯穿始终,借雨写人、扣题。我在工人师傅的教育下,由畏难退缩到亲身体验劳动的欢乐这种细微的思想转变的辩证过程,在寒风冷雨的烘托下,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的主题也在这风雨中得到拓宽、升华,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前后呼应波澜生。【名家精讲】一、题文照应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
21、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二、前后照应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
22、讯员躺在担架上,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第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23、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里提到的三拳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三、首尾照应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
24、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佳作示例】幽幽橄榄情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橄榄。我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起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角边从小,我就觉得奶奶并不爱我,我的感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记得妈妈说过,我学走路时,奶奶眼睁睁地看着我一次次跌倒,听着我的一声声啼哭而不扶我。到我三四岁时,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怪规矩-每次吃饭,必须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
25、的所谓的配菜吃完。再后来,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更严的规矩,让我每天早上风雨不误地去晨跑。多少次在凛冽的寒风中退缩的我,又被奶奶拽住,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跑总而言之,奶奶对我太严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我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童年的往事连同青橄榄的涩味儿一起抛开。可猛然,我发现嘴里的涩味儿已荡然无存,却化作了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噢,对了,我分明记得,每次在我跌倒自己又爬起来后,奶奶总心疼地抚着我的小膝盖,直问我:还疼吗?分明记得,在我那碗配菜的碗底,常还藏着一个鸡蛋,或是几块排骨。分明记得哦!我懂了,就在我尝到青橄榄幽香的同时,我懂了,自己为什么对这幽香有这种独特的、温馨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26、我也真正懂了,这涩味儿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青橄榄淡淡的幽香还回味在嘴角边,萦绕在心头上。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我的那份深沉的关怀,也领悟了那缕缕幽香所蕴涵的浓浓的爱。我若有所思地转过身,轻轻地对奶奶说:奶奶,我还想吃青青的橄榄。【评析】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写我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我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实战演练】命题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请先写出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