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词三首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古诗词的意思基本能理解。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学习目标: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 通过看注释,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感
2、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难点:理解诗词大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学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课文,提出质疑,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的内容。2.情感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山河之美,抒发对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两首古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品味诗句,指导积累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过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我
3、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生:李白,杜甫。师: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简介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自由读诗,看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2.先自由读古诗,后指名朗读古诗,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解释题意,抓景物。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
4、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议: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以此理解“尽”和“去;”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的精妙的。难怪题目是“独”坐敬亭山;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涵;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2.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汇报:指名说说自己对这两句的理解;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释疑: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内涵;感悟:猜一猜,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投影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紧扣“只有,”引导学生理解:表面上,诗人找到了朋友,其实作者的内心十分孤独,因为他只能在大自然中
5、找到“知己,”求得心灵的安慰;品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背诵全诗。五学习望洞庭。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朗诵,悟诗情。2.解诗题,简介背景。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3.过渡。4.品词析句,想象悟情。找出诗中表示景物的词语:湖光,秋月,潭面,君山,玉盘,青螺;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诗句,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5.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景练说。6.媒体渲染,感受意境。多媒体播
6、放秋月朗照下的洞庭湖,让学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提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出来的?7.吟读背诵。多媒体先逐一播放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出现一个画面,学生就朗读相关的诗句,配上音乐连续播放,学生背诵整首诗。六拓展延伸,完成作业。1.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大家也用自己的画展示了心中感受到的古诗意境,要牢记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积累古诗。2.布置作业。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 辨别形近字,并组词。亭( ) 镜( ) 孤( ) 厌( )高( ) 境( ) 狐( ) 压( )二在诗句中用“”画出
7、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众鸟高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词忆江南。2. 初步了解词的特点。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读词想象画面。过程:一 复习导入。1. 背诵上节学过的两首古诗。2.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首歌来描绘。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它。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来赞美它。3. 你知道什么是词吗?让学生介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4. 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
8、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听着配乐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重点理解:“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三.议研讨探究。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1.对“江花”的理解。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2. 理解江南“好”在哪里?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9、江南“好”在“江花”。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江南“好”在“江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江南“好”在“朝阳。”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朝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正因为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四总结全文。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曾多少次,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我何日才能重游?课外让学生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五布置作业。默写忆江南。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飞尽孤云独闲 孤单寂寞人山相对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人情 珍惜怎能不忆?景教学反思: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亲身体会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诗词教学的特点规律。因此,本课堂的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相信对学生今后在学习古诗词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