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备课人:冷晓林教学目的 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体会作者对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感悟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1、体会第2-6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领悟“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疑、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词,检查是否读准字音。二、整体感知1、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棵树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让作者如此舍不得。找出自己认为关键的句子,划上波浪线。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引导质疑:这些句
2、子是每段的什么句?它有什么作用?(这些句子都是在2-6自然段的什么地方呀?第一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3、让我们把这些句子齐读一遍。三、学习2-6自然段 接下来看看课文2-6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的,你最喜欢它是一棵怎样的树?找到那一段,仔细读好,和同 桌或前后的同学说说你喜欢这一段的理由。交流学习2-6自然段。 “普通的树”1、猜猜老师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普通的树)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2、出示四种树的图片,引导说话,这棵梧桐树没有樟树那样(高大),没有桃树那样(娇艳),也没有银杏树那样(古老)。文中的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没有”,拿梧桐树与别的树作比较,运用
3、了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对比、排比)突出了梧桐的什么特点?(普通)用三个“没有”说几句话。“鸟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 鸟)2、课件出示“鸟树”,看这棵鸟树,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读出对这棵树的喜欢吗?3、你觉得他读出对树的喜爱了吗?你还能读出不同的体会吗?4、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对树的喜爱;愉快的心情;鸟树的热闹)“花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 花)2、课件出示“花树”,你为什么喜欢花树?梧桐树开花时是什么样子的?(黄绿色、淡淡的清香)3、淡淡的清香灌满了我家小屋,染香了家里的每个人。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就是屋子的小主人,正在窗前写作业
4、,忽然,一阵风吹来,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灌满了你家小屋,把你和你的家人都被染香了。感觉怎么样?(沁人心脾,神清气爽、)“果树”1、你还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板书 果树)2、出示果树,瞧,这是一棵果树。看到它你想说什么?3、这满树的果子真可爱,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相关的句子:秋天,它捧出串串小汤匙儿,里面盛着圆圆的小粒粒。孩子们,这句话中的小汤匙儿指的是什么?(梧桐果子,多么形象的比喻)梧桐树真的会“捧”出果子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写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了。)读好这句,体会拟人句的妙处。4、这满树的果子味道怎么样呢?(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乐呵呵。) “有
5、灵性的树 ”1、什么叫灵性?2、为什么说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板书 有灵性) 因为这棵树夏天为我们撑开绿色的大伞,冬天抖落树叶,给我们温暖的阳光。可是作者太喜欢这棵树了,把它写成像人一样,会替别人着想,多么善解人意,多么有灵性啊! 3、刚才我们学习了2-6自然段,这几段都是围绕每段的总起句来写的,有了这些总起句,我们很快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棵普通的树,还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一棵有灵性的树,作者喜欢这棵树。(指板书)(三)学习第7、8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2、你觉得这棵树还是一棵怎样的树?出示“这是一棵( )的树”(根据学生的说话,归纳板
6、书:不求回报,默默奉献)3、孩子们,现在明白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了吗?这棵树虽然外表普通,但它是一棵鸟树,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它是一棵花树,(让学生接着说)给我们带来了淡淡的清香;它是一棵果树,给我们带来了香甜的果实;它是一棵有灵性的树,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快乐。它从不向人类索取什么,却总是默默的奉献着,它具有高贵的精神品质。4、这棵树已经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部分了。难怪作者舍不得这棵树,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自然段。5、“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但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活在我的心里了。”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句点题句,与题目相呼应。)6、“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和同学讨论一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全班交流后小结:这句话实际上是讲作者要像这棵梧桐树那样,做一个给人们带来好处,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人。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找找,看有哪些像梧桐一样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着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