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船瓜洲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致位置。)2、(课件展示)教师以导游身份介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
2、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词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词: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3、板书诗题,读题。4、解题:“泊船”是什么意思?“瓜洲”是哪里呢?预设:“泊船”是停船靠岸的意思。“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面,长江北岸。5、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争取流利朗读。2、指名读,互相评价,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教师
3、范读,学生再反复读,和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读互评。4、结合课文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5、指名交流,教师介绍古诗的大意和诗歌的创作背景。6、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教师引导: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引问: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预设: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3、教师引学: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同学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
4、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教师引导: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有多少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预设: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9、引学: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生口述)10、引导: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眺望,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预设: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是有层次的,
5、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1、引读:同学们的理解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2、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3、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14、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就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5、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被人们更加熟知。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赞叹之情吧。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2、引
6、问: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预设: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引问: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预设: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预设: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6、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课堂总结: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全诗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一片嫩绿的景象,抒发了久思故乡的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推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六、作业布置,感情延伸1、背诵并默写古诗。2、搜集一些王安石的作品,读一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