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蛋浮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学会观察人物动作、表情、心理、语言的描写。3、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由小见大。教学准备:一个鸡蛋、一包食盐、一个大烧杯,一根筷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谈话导入:同学们,把不会游泳的同学扔进大海里会怎么样?如果把他们扔进死海呢?2、讲述死海不死的故事。3、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它的原因。出示物品,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半杯清水,一枚鸡蛋,一瓶食盐,一根筷子4、看到
2、这些物品,你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吗?5、你们在议论什么?同学们都在你一言我一言地说,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吗?(议论纷纷、七嘴八舌)6、老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7、听到老师的宣布,同学们有什么表现?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欢呼雀跃、拍手欢呼)8、你能完整的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一说吗?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二、分步实验,逐步练说 1.首先把鸡蛋放在清水中(1)老师是怎样放鸡蛋的?(小心翼翼、轻轻地 )结果怎样?(鸡蛋沉到了杯底,一动也不动)仔细观察,这沉下去的鸡蛋像什么?(害羞的小姑娘一动不动,像一朵美丽的水仙在水中翩翩舞蹈,像潜水员潜入海底那样慢慢沉入水底 。)谁能说一说同学们
3、的神态?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等。(2)再请同学用完整的一段话说一说这个过程。指名说实验的过程。首先,老师拿起装着三分之二的水的玻璃杯,然后将新鲜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鸡蛋慢慢的沉入水底,像一朵美丽的水仙在水中翩翩舞蹈。板书:师:拿 放 (小心翼翼、轻缓 ) 生:目不转睛 聚精会神 鸡蛋:沉 (像。)2.接着加少量食盐(1)加入一勺食盐,老师用筷子搅拌,怎样搅拌?(不停地、反复地)(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这旋转的鸡蛋像什么?结果怎样?(鸡蛋像个醉汉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在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鸡蛋晃了晃懒洋洋的身子又倒了下去。)(3)看到鸡蛋又沉到了杯底,你有
4、什么想法?同学们是怎么说的?自己用完整的一段话说一说这个过程。接着,老师拿起勺子把一勺盐放进清水中,再拿起筷子放入水中,轻轻的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师: 拿 放 搅拌 溶解 生:议论 怀疑 鸡蛋:上浮 像。3、然后加入大量的盐(1)老师多加几勺盐,继续搅拌(2)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这鸡蛋摇摇晃晃,晃晃悠悠的,你觉得它像什么?描写鸡蛋变化的词语、句子: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直起身子、露出脑袋、睡梦初醒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竖了起来,又像个刚睡醒的娃娃气,迷迷糊糊地往上冒。鸡蛋浮了上来,就好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没有了,只得露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3
5、) 结果怎样?(鸡蛋终于浮出了水面)(4)浮出水面的鸡蛋像什么?鸡蛋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头来。试验成功了,同学们是什么心情?(欢呼雀跃)请一名同学复述刚才的过程老师拿起勺子同学们只见鸡蛋像老师又把剩余的盐放入水中,一会儿,鸡蛋像这时,教室同学们【注意形容性词语的运用】4、请学生把这三个步骤用“首先接着最后”连起来复述一下刚才的实验步骤,如果,能加上刚才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加上同学们的神态那就更加棒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释疑明理1、同学们观察细致入微,表达也很生动精彩,那你知道鸡蛋为什么在盐水中就能浮起来吗?原来,在水中加了食盐后,水的密度变大了,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变大了
6、,就浮出了水面 。那你知道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的原因了吗?四、讨论写作提纲1.提出问题: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做实验:鸡蛋浮起来了讨论“鸡蛋浮起来了”的原因,并联系“死海不死”说一说。总结全文学生按照提纲作文(一)题目好的题目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谁能为我们今天的实验取个好听的题目。鸡蛋游泳记 “浮力”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 会跳舞的鸡蛋鸡蛋浮起来了(二)开头1.题目写好了,但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头,我们应该写什么?2.ppt:【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实验所需的器材及实验的内容。】老师也写了一个开头,但是还不完整,你们能补充完整吗?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只见讲台上放着一只盛着清水的玻璃杯,一个新鲜的 鸡蛋,一双筷子和一包食盐。同学们老师地告诉大家:“今天要做一个鸡蛋浮上来的实验。”顿时,教室里同学们(三)中间中间,这部分最重要,我们可以像刚才复述的样子,用“首先接着最后”这些关联词来连接,然后用可以用上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把老师的动作、同学们的神情写得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四)结尾最后,我们要写上结尾,老师向大家解释实验的原理,揭开鸡蛋浮上来的原理,我们也知道了“死海不死”的秘密。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