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光与影子一、教学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视点、视线、盲区等相关的概念;指的是利用在中心投影的条件下,物体的影子随光源变化而变化的各种情形,其核心是中心投影田间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他关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在灯光下摆弄小棒、纸片,等各种实例去体会、观察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归纳出一些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区分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位置与影子之间的联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学生多看实际例子去体会,总结规律。二、教学目标与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2)能够区别平行投
2、影与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的投影;(3)了解“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含义,能够确定视点下的盲区;了解“中心投影”与“视点”“视线”和“盲区”之间的联系;目标分析:掌握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指能够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画出不同位置下物体的影子以及根据影子确定中心等问题;能够区别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的投影是指在上一小节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产生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相混淆的错误想法所以要加以区分;灯光与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中心投影”现象,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物体在灯光下形成影子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所讲到的“视点”、“视线”和“盲区”在本质上和“中心投影”是一致的。前后
3、知识的密切联系,对本节课的学习架设了良好的沟通与衔接的桥梁。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投影的基础上承接的一个内容,学生难以区别,尤其是中心投影的作图与视点等知识学生难以把握,上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尽量搜集大量图片让学生感知,使之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由于本节课需要给学生列举的实例要求较多,在课堂难以大量给学生展现灯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到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实例,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回顾投影、平行投影有关知识:(1)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2)太阳
4、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3)在同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影子长度成比例。(4)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就是该物体在某一平行光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光线)下的平行投影。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皮影戏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小结:右面的皮影、手影、树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问题2、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1)固定手电筒,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他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手电筒、路灯、探照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
5、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二)问题探究与解答问题1:(1)在同一灯光下,物体的影子与物体上对应点的连线过灯泡所在的位置吗?如何找物体与影子上的对应点?找一对对应点可以吗?(图见教材128页)(2)太阳光线和灯光光线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分它们?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灯光光线是从一点发出的,如右图所示问题2:(1)观察下列两棵小树判断是在什么光线下形成的影子?并画出光线。(2)、如何判断是在灯光下还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问题3、1、根据你学习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A处是一个点光源,BC是一个木板,请在墙上画出BC留下的影子。我们来讨论“视点”、“视线”和“盲
6、活动内区”的问题。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如图5所示,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看不见的部分称为“盲区”。如在图3中,书本在位置1时,“视点”是指点A,“视线”是指AB与AC,“盲区”分别是指E区阴影部分。图5请同学们分别在图4中,指出在不同位置时的“视点”“视线”“盲区”。问题四:画图说明下列问题。1、见教材第133页中的做一做。2、如图7(l),小明站在残墙前,小亮在残墙后面活动,又不被小明看见,请你在俯视图(2)中画出小亮的活动区域图7答案:1、客车在位置2时,司机看见的建筑物B的部分是D以上的部分。客车行驶到E位置时,司机刚好看不见建筑物B。当客车从位置1开始向建筑
7、物A靠近时,司机发现,建筑物B沉到建筑物A后面去了,原因是司机的盲区越来越大,导致在建筑物B看不见的部分越来越大,所以感觉象建筑物B沉到建筑物A后面去了。(三)变式练习1、用线段表示右图中的红旗影子。2、请画出图中双胞胎姐妹在路灯下的影子。3、教材第130页第2题。 (四)归纳与小结1、在本节用媒体展示的人影、皮影、手影的精彩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产生了视觉和心理的震撼,这样在课堂“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十分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附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层层深入的“问题串”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精神,拓展思维能力在本节“探究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做一做”设计的4个活动,由简单的“模仿”到“创作设计、观察思考”循序渐进、挑战性逐渐增大,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人入胜,培养创新精神,拓展能力(五)、布置作业:学案配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