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4.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5.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课前预习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
2、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二、检查预习(一)简介作者作品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二)简介背景及普法战争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这场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
3、。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三)字词1、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课件展示)2、解释下列词语。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四)小说文体简介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4、。人物:外貌/肖像描写(容貌、衣饰、神态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1、按情节的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讲了什么内容?2、阅读7-10段、思考: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四、自主学习(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2、过渡语: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
5、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五、分析人物形象1、没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怕老师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文章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
6、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
7、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五、合作探究1、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课件展示)2、塑造这个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课本做标注)(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
8、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9、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七、质疑问难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某些疑问,师生共同解疑。八、拓展延伸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
10、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九、教师寄语: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